人的一生,实质都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唯有自已喜欢去做,活着才会快乐。
--题记
有人叫他“破烂王”,也有人称他是“拾荒者”,他自己也无所谓别人在称呼上对他的任何捆绑。
第一次见到网红达人夏中祥,是在他精心打造的祥子民俗园里。
丁烷喷着火焰,隔着半尺间距均匀地在木料上移动着,手持火焰枪的夏中祥,正在给有年份的木料老物件做炭化防腐处理,忙得不亦乐乎。
老夏介绍他收集起来的老式门牌号码时总是欣然一笑,如数家珍。
熟悉夏中祥的人管他叫老夏,可老夏才四十有五就前额微秃。老夏脸颊清瘦黝黑,双目炯炯有神,鼻型隆挺,口齿伶俐,下巴留着一撮未经打理的山羊胡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条干事业的汉子。
一位颇有文艺范的夏中祥,“老夏”这个称谓便成为了好友们敬佩他干事业的尊称。
祥子民俗园组图祥子民俗园组图祥子民俗园组图祥子民俗园组图上溯半个多世纪前,一类民间生活物件成为中国民俗的重要要素构件。老夏多了个心眼,把别人淘汰的生活物品一物一件收集归类。
“也真亏了他,从一名矿山合同工起家,十年不辍地做起了“破烂王”,硬是从破烂堆里淘出了海量老物件,又花费近百万元历经两次转场,建起了*石市及鄂东南地区第一家海量民俗老物件园。”,一名熟悉老夏的矿山职工如是说。
一时间,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全媒体跟踪报道夏中祥。一时间,老夏创办的《祥子民俗园》,一跃成为了“*石民俗记忆博物馆”和网红打卡地。
祥子民俗园,纷至沓来的旗袍打卡秀祥子民俗园组图祥子民俗园组图老夏收集物件貌似他耿直的个性,做到大小通吃,甚是肆无忌惮。
小到搪瓷杯、暖水瓶、门牌号,地方粮票及文革文物。大到木制农具、老式家俱、坛子、瓷罐、石盆马槽。
长江南岸*石港有条百年老街,解放前叫下港,解放后叫人民街。
年人民街棚户区拆迁,老夏走街窜户疯狂扫货,一家一户淘宝收购。那一年,收购了一大批出品年份久远的民间日用瓷罐及陶缸,大多产自于享有*冈“景德镇”之称的百年古镇蕲州管窑镇。
祥子民俗园组图祥子民俗园组图又到江南梅雨季,闷热而难忍。苍白的光线穿过物件缝隙,从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坛缝间射进由陶罐搭建的长廊屋,丝丝凉意处,仿佛穿越时光荏苒的历史长河。
老夏布局的陶瓷长廊古朴而厚重,廊内斑斑点点,恬淡幽灵,岁月好静。每一口坛罐貌似讲述着陶土与窑火的故事。身临其境,层层叠叠的腌菜坛都在勾引着40、50或60后回忆着童年记忆,仿佛时光倒流。
祥子民俗园明、清陶罐陈列室12年前,老夏路经大冶铜绿山,发现一口废弃陶罐,陶壁上绘制有精美图案,后经鉴定为明未清初汉川马口窑出品。此去经年,老夏沉迷于淘宝捡漏而不能自拨。
*石于年建市,大冶铁矿、大冶钢厂、大冶有色、华新水泥等一大批国企、国营企业在这遍热土拨地而起。在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奖励工矿企业先进生产工作者,热水瓶、洗脸盆、手电筒、搪瓷杯、红塑光荣证书等用品成为企业工会集中采购的抢手货。
老夏指着用一面墙壁摆放有序的搪瓷缸说,每一口搪瓷杯印有“奖”字,这些斑驳的历史痕迹,都是那个火红年代工业生产火红的记录。
官轿、花车轿、明清雕花床、织布机等大宗民间民俗老物件,是夏中祥近年来尝试传承收藏的大手笔。
民俗民间文化是生活的内存,亦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东西。民俗民间老物件具有生存、社交、精神、传习等广泛的内涵与外延。
初次造访祥子民俗园,近三万件民俗老物件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其实,这些遗留、传习在民间的老物件就是一种民俗民间文化的特定载体罢了。
我有感于民俗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惊叹于夏中祥对民俗民间文化物件收藏与保护的执迷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很时髦的新词汇,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的概念是可以互相置换的。我把这段造访的心得,分享给夏中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