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鲁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清代。晚清有一位大臣叫张之洞,他是一个封疆大吏,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实际推动者。在湖北任上,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属于重工业的公司:汉冶萍公司,即汉阳钢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公司。可以说他是中国重工业的开拓者。
张之洞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并高中探花,可见其学问之深。他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前身)。张之洞的这些作为,应当归功于他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张瑛,也是朝廷官员,对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他不仅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也重视对老百姓的教育。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加油”这个词就来源于张瑛的一个励学故事。
他在贵州任职期间,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戌、亥时分,他必派两个衙役,一人打着灯笼,一人挑着油担,穿街走巷,但凡听见有读书声,或看见窗户有灯光时,必定敲开大门,为在灯下苦读的人们添一盏灯油。这对于那些正在苦读的学子们,必然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尤其是家境清寒的学子,苦于没有钱买油点灯,更是感到倍加温暖。在张瑛的鼓励下,他所在的一个小县城十几年中出了好几位举人和进士。于是“加油”就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常用口头语,意为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要松懈,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在,“加油”已纳入中华文化的词典宝库,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中国!加油。”这样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宋朝年间。宋朝出了一个儒学大师,就是朱熹。朱熹从小就接受父亲的严格教育。在他六岁时,父亲让他默写一首唐诗,一个小孩子有点贪玩,听到外边下雨刮风,免不了走神,把“桃花”写成了“挑花”,被父亲发现后,罚他写一千个“桃”字。六岁的朱熹,不敢有违,坐在桌前,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个“桃”字。这时外边风骤雨急,院子里的桃花都被雨水浇得耷拉下来。朱熹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完成父亲的交代,把一千个大写正楷“桃”字交到父亲桌上。父亲一看,转怒为喜,连声表扬儿子说:“读书写字就要这样认真,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学不到东西。”这时,风雨都停了下来,院子里被雨水淋蔫了的桃花,又重新挺立起来,二度绽放,小朱熹从中感触颇深。自此以后,朱熹埋头读书,终于成为儒学大家,并且也非常热心于教育,比如创办了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勤奋好学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与古代相比,现在教育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点灯加油已成为历史,写一千个字的惩罚好像也不再流行,但是,对于读书的激励却没有变。今天把这两个励学故事讲述出来,相信会让许多人感到激动。我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就蕴藏在这激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