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是大冶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大冶市委直接领导、直接参与、直接推动的重大改革项目,市委向团中央立下了‘军令状’。”大冶市委书记王刚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作为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18个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大冶改革试点期限过半,任务完成率达75%。
接到改革试点任务时,王刚就提出要做“试点中的示范”,在改革中打造大冶特色,形成大冶经验,为全团推进改革提供“大冶样本”。
在这位市委书记看来,改革首先离不开创新的土壤。
从年开始,大冶连续8年上榜“全国百强县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在市委的领导下,大冶党建带团建成效明显:大冶市是“全国农村基层团建示范县”,陈贵镇团委是“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保安镇等4个乡镇团委被评为“全省‘百县千乡’农村区域化团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大冶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干劲十足、善于创新,有强大的人才基础。”王刚说。
考核就是“指挥棒”。王刚介绍,今年,大冶市委首次把共青团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改革试点纳入年度深改委工作要点,作为对团市委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重点考量因素,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年12月3日,大冶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改革试点工作,审议通过《大冶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联系群团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今年1月14日,大冶召开全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
大冶还在政策上加强保障。将共青团工作以4分的分值纳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教育部门对全市中小学的党建责任制考核;出台《大冶市“推优入党”工作方案》,明确35周岁以下青年入党需经团组织推荐或听取团组织意见。年,全年拨付团市委各类工作经费共万元。
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年10月,市委选派1名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和1名优秀教师分别兼任、挂任团市委副书记;11月,核准团市委增加两个公益性岗位;12月,核准团市委新增6个“以钱养事”岗位,并批准在团市委设立一个事业单位。
大冶创新干部选用机制,拓宽团的机关干部来源渠道。突出年龄、学历、素质等要求,公开招录6名青少年事务社工,由团市委统一管理调配。采取综合考核加面试的形式,从团市委兼职、挂职人员及青少年事务社工中择优录用为团市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工作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符合相关规定的团市委事业单位人员,可通过择优调任的方式进入团市委班子。
“专项定向招聘、免笔试入编,一定程度突破‘凡进必考’制度,这是大冶乃至全省以前从未有过的政策,确实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和压力。”王刚说,市委下定决心要推动这项政策的落实,主要考量的因素一方面是作为全国试点单位,要能在一些关键领域大胆尝试、有所创新,真正发挥试验田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探索新路径,打造一支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健全团内评选表彰体系,注重为优秀团干部申报各级表彰荣誉,近5年,近20名团干获得省级以上表彰。今年4月,团市委书记戴益林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团市委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群团部门仅此一家。”王刚说。
“改革的目的是使基层真正强起来。”王刚表示,通过扁平化、项目化的组织方式改革,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冶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团市委统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角落。今年疫情防控中,团市委发出招募令,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卡口值守、医学救助、人员摸排、在线助学等防疫工作中。团市委由市防疫指挥部推荐获评“工人先锋号”称号。
大冶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探索的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对于全市改革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王刚指出,改革试点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培育青年骨干两方面有机结合,入队、入团、入党做到了“链条式培养”,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正向引导团员加强自身建设,为党发掘青年政治骨干,将团干部培养与全市年轻干部培养相结合。
通过建立“活动号召+公益购买+社会组织”的模式,大冶团组织凝聚了青年企业家商会、环保协会、蓝天救援队、长跑协会、自行车协会、“二来爱往”公益团队等一批骨干队伍,并引导其发挥行业优势,融入到社会治理中。
“离改革验收的时间所剩不多了。”王刚说,下一步,市委将坚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团教协作、团队衔接等制度保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进一步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青年组织、青年群体中,推荐、选拔优秀青年到团的机关挂职、兼职,优化团干部结构、增强团的机关活力。“市委支持团组织围绕希望工程建设、精准扶贫、城市创建等继续打造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