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大冶乡村治理改革调查中国青年报
TUhjnbcbe - 2024/9/1 17:24:00

晏庄理事会开展道路硬化。资料图片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茗山乡华若村钟家庄湾,一口水塘“故事多”。

塘边的两房人家,同出一宗却吵吵闹闹20多年,田地、山场什么都要争个上下。洗衣取水的一口塘,硬生生被隔成两个“半月塘”。村里调解多年,这个结也没能解开。

后来,村湾成立了理事会,双方都有人当选成员,理事长请双方平心静气坐下来,事儿说开了,隔阂散了。如今,“半月”重圆,塘边还修葺一新,人们在这里打水、散步,一片祥和。

“半月塘”现象,是折射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的一面镜子。

年10月起,大冶市在茗山乡试点“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建设,调整自治单元,打破传统村组管理格局,建设村庄理事会,努力破解农村基层党建困局、乡村治理困境。

两年多来,个理事会,在全市个行政村铺开,1.23万名理事会成员活跃田野乡间,昔日暮气沉沉的村庄被渐渐唤醒。

今年年初,大冶市入选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近日,记者来到大冶,探访村治背后的故事。

困境倒逼改革

说起过去当村干部的感受,大冶市华若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柯亚军就3个字:“不好干”。

“谁家丢了只鸡也要找我解决。”柯亚军感叹,村委会就4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比如“半月塘”的事儿,他曾几次派小组长上门劝解,但一方认为小组长与另一方沾亲带故,很难调解。

柯亚军年接手前,这个村5年换了6任村支书,村集体没有收入,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了,成片成片的田荒了,村里矛盾多,调解工作难做,党员只有16个,都是“老一辈”。

这样的困境,不只是华若村存在。年,茗山乡新乡长余显军到任,当时乡里29个行政村、人,大量劳动力去了城市,心散了、人走了、地荒了。

在大冶市委支持下,茗山乡党委组建了3个调研组,对全乡困境村来了个大摸底。

调研结果不容乐观:村委会管辖半径太大,群众内部利益纷争盘根错节;小组公共事务没人管,公益事业群众积极性难调动;先富的村民或沉迷赌博,或挥霍无度、无所事事;少部分能人想干事缺乏舞台。

一些村两委找接班人难,在华若村,此前任期最短的一任村支书甚至只干了两个多月。

“七个干部八颗牙,人人都是白头发”,研究农村问题20多年的湖北省委政研室处长余爱民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很多地方调研发现,每次开会坐一块,村干部、小组长们年龄普遍偏老,大多只会用老一套方法做工作,市场、法治、科技观念欠缺,干起工作来难“得劲儿”。

在乡村“暮气沉沉”的另一面,乡亲们不是没期待:一盼村里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能在家门口就业有份不错的收入;二盼村容村貌能更优美,生活得更舒适;三盼能“出人头地”,做点乡亲们都认可的事光耀门楣。

在黄石市委副书记杨军看来,新时代农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更多元,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农村沿用的主要管理方式,依然来自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前修库筑坝、上山下湖、随叫随到,开会议事、筹资筹劳、一呼百应的情景不再;农村分田单干后,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渐降低,传统的小组功能逐渐弱化……

“农村基层治理混乱、基层党组织号召力不强。单靠老一套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实需求。”大冶市委意识到,新形势下,要实现乡村振兴,一种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亟待建立。

谁来激活沉寂的村庄

年10月,按照党政主导、村民自治、依法治理的改革思路,大冶市委市政府在茗山乡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创新试点工作,探索构建新的治理体系。

既然原有的村民小组功能弱化了,改革第一步,就从划分自治新单元开始。

茗山乡广征民意,大部分村民认为,原有的村民小组把同一个祖宗留下来的湾子分割而治,不同家族间凝聚力不强;如果按湾情、亲情、血缘、地缘,就近重新设置小型村庄,可以增强大伙儿的归属感和认可度。

在保持原有村委会设置格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自然村(湾)为主体,个村庄在茗山乡29个行政村里划分出来。

一个原则是,新划分村庄必须依法依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获乡镇党委审批、民政部门备案。

大冶乡村历来有红白喜事等各类“理事会”,一些村民间难协调的事,由理事成员一张桌子前议事表决,公开公正、效果好。在市委支持下,茗山乡决定在每个村庄组建一个村庄理事会。

很快,一套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村庄理事会、农户为三级自治架构的“1+3”全新治理体系构建起来。

考虑到自上而下选派不一定符合民意,茗山乡党委明确:理事会成员必须来自村庄内部、民主推选产生。

一户一票。村里那些为人正派有名望的人、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被选为理事会成员。

“我家在湾子里人算少的,没想到,总共户我得了票。”在茗山乡彭晚村,获选理事长,彭家湾村庄致富能人彭学军很自豪。

“党建引领”之下,一批村庄党小组迅速同步建立。在乡镇党委、村两委、村庄党小组的护航下,村庄理事会职责被确定为:服务党建、助力发展、村庄整治、调解维权、科技服务、文明创建。

“牌子挂起来,要是做不到,乡亲们可是要来闹场子的。”彭学军指着议事室外一副黄底红字的对联“秉公理事——树公心得人心众愿众筹归众望、接地气扬正气三严三实惠三农”,言语间没有半点马虎。

彭家湾村庄议事室内,履职记事本、账务公开本、民生意见册上,每件事项记录详细,村民随时能来翻看。村庄理事会还每半年接受群众测评、村委考评、支部评议“三方考评”。

记者随手打开一个记录本,翻修村庄广场、新建公厕……这些由村民们共同表决出来的意愿事项,进展、捐款捐工情况、开销明细,皆记录详实。最小的一笔开支“4元”,系购买纸笔。

一套相应的奖惩政策,及时出台。

年4月25日,一份《大冶市村庄理事会激励保障办法(试行)》文件,搅动了这场改革的一池春水。文件称,大冶市每年将整合不低于1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村庄理事会开展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彭学军注意到,“这样一来,做的事儿既符合大伙儿的意愿,又不愁钱,好办多了。条件差点的村民,自发出工。”

“从为民做主到党建引领下的由民做主,群众筹资筹劳的积极性大大激发。”来自大冶市委农办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所有村庄共投资3.56亿元,个村庄整治项目落地。

“到村委,开会去!”这句话,从村民的记忆中重新走出来。

微自治撬动大变革

湾子里一条烂泥路的变化,让大冶市茗山乡鹤桥村彭伟村庄74岁的老人彭文达感叹,“理事会做实事儿。”

这条路,10多年来又窄又坑洼,55户人家“家门口走路还得看着脚下”。现如今,不到两个月,烂泥路变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村里曾前后筹备3次,但湾子底子薄,加上涉及部分村民利益,村两委的工作千头万绪,一直没修成。

年,村民选举出的村庄理事会理事长彭绍雄,带头把自家老宅拆了,其余几个理事会成员紧跟着,也把自家门前路基让出来。其他人家,再没好意思争了,纷纷让步、修路。

理事会成员的奉献与效率,大伙儿看在眼里。随后,彭绍雄又带头捐资安装路灯,还引进自来水、修好健身广场……一年时间,彭伟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公益设施一点点完善起来,群众利益纠纷一件件化解,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党的农村工作持续探索创新。小改革带来大变局,理事会的成立,很快在大冶乡间田野掀起一股乡村振兴的震荡波。

如同彭伟村庄“一条路修十几年”,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以往并不顺畅。

分析原因,彭家湾村庄理事会理事长彭学军这样概括:以前,政府自上而下一手包办、行政命令式的做法,出发点虽好,但同时也造成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泛滥,往往“上面搞得风生水起,村民事不关己”。一些公益事业做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没调动起来,满意度“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在彭家湾村庄,理事会成立后,第一件事便是开村民大会。大家想把村庄建成什么样?最想做的是哪几件事?理事会收集、商讨村民意愿后,报上级研判批准。

凭借同一湾子多年的亲缘、地缘、业缘优势,借助大冶市“党建引领·活力村庄”项目资金支持,在理事会带领下,建文化礼堂、公共食堂引自来水……一件件大家真正想干、又符合政策的事儿,很快从无到有、变为现实。

修公厕是彭家湾村庄村民们多年的心愿,以往没人组织,一直没建成。理事会将其提上日程,大伙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大伙儿感慨的是,“有位村民是贫困户,大伙儿捐款他没钱,修公厕时就主动来搬砖打杂。”

与彭家湾村庄一样,在陈贵镇王垅庄,理事会甫一成立,半个月内连续召开理事会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征求村党支部意见,六大工程破土动工。不到3个月,家家户户门口通了水泥路、亮了路灯、清了门口塘。

自己的村庄自己建。茗山乡负责人余显军注意到,一个个村庄一天天变美了,村民精神面貌变了,“用村民自己的话说,媒人来了回去后肯定说好话,儿好开亲、女好对婿。”

基础设施改善,只是个村庄蝶变的一个方面。有了理事会,以往让村干部头疼的村民大小纠纷,也逐步化解在基层。

还地桥镇长岭村,长期存在土地、邻里、婆媳、老人赡养等一批“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问题。

年年底,村里卢家湾村庄新堰承包合同到期,要进行第二轮承包。竞标过程中,原承包人卢强(化名)想要继续拥有承包权,处处阻碍、还大骂参与竞标、同一个湾子的卢蒙建。

作为宗亲的理事会专职调解理事成员卢昌,上门给卢强做工作,劝他“莫为点小钱,损害了整个家族的形象”,几句话一说,卢强红了脸、低了头。卢昌又请卢强和卢蒙建坐在一起,话说开了,双方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有的村民不怕政府说,就怕乡亲们戳脊梁骨”,华若村村支书柯亚军也感同身受:有了强大的理事会队伍与村庄党支部、党小组力量,代表集体来主持公道,“村委会的工作轻松了许多,自己和村两委干部也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带领大家搞新农村建设。”

“私事不出庄、小事不出会、大事不出村”,大冶市委组织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89.3%的农村信访矛盾纠纷,得以在村庄理事会解决。

乡村振兴,人才筑基

两年多来,一批能人回到家乡,找到锻炼自我、助力村湾发光发热的舞台;一批优秀的理事会成员与村民,逐步向党组织靠拢;以往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的困局,逐步破解。

这样的一个“练兵场”,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掘、凝聚、培养了一批人才。

茗山乡杨桥村现任村委会主任金国荣,原本是个体老板,给儿子修建婚房回了老家。村民觉得他能力不错,推选他当村庄理事会会长。一年多时间,金国荣把各项事务搞得有声有色。经组织考核,他被选进村委会工作。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已成为一名党员。

大冶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科的王定政介绍,伴随这场改革,探索推行出的基层干部“两培一选”机制,把优秀的理事会成员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理事长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的村干部选拔进乡镇干部队伍,“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又打通了基层干部晋升渠道。”

在大冶市,曾任晏庄村庄理事会长、村支书的柯才胜,因工作业绩突出,已进入乡党委班子。

来自大冶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年,全市村庄有人申请入党,这彻底改变了过去“全村3年发展不了一个党员”的尴尬局面。

而这其中,理事会成员占据了1/3。21名理事会成员,先后进入到村两委任职,5名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直接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黄石市委组织部党建科科长夏忠强算了笔“账”:短短两年多时间,个村庄理事会背后,1.23万名理事会成员活跃在大冶田野乡间;与村庄理事会建设配套的村庄党支部或党小组,也组建起来,涵盖党员1.21万人,“也就是说,一个行政村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力量,至少达到50人以上。”而在过去,一个村包括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队伍才10余人。

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以前村“两委”换届找不到合适的候选人,发展党员找不到对象,现在突出党建引领,把农村先进力量、优秀人才发展到理事会,优秀的理事会成员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人才队伍彻底被激活,党建引领、由民做主的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得以实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冶乡村治理改革调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