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每每提到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殊不知,这“加油”二字由来就与河北、武汉联系密切,而其中原因便是张之洞。
曾任湖广总督19年,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就是在“加油”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人叫张瑛,退职还乡。
每天晚上,张瑛和仆人背着油篓子,走在街巷,
看到哪家有书生点灯读书,就从油篓子里舀上两勺子菜油,
加在油灯里,然后鼓励他好好读书。
读书点灯,点灯耗油,很多穷人家,连这两勺菜油都珍惜得不得了。
这就是“加油”的来历。
张瑛就是张之洞的父亲,生于这样的人家,想不出色都难。
张之洞,生于年,祖籍河北沧州南皮,当时就被认为是“小神童”的代表人物。
他的科举与仕途,一路顺风顺水,自16岁中解元,27岁点探花。
然后入翰林,放学政,擢巡抚,升总督,屡任封疆。
晚岁又入内阁,掌军机,受顾命,卒谥文襄,一生可谓荣宠备至。
张之洞以前的事情,咱就不说了,咱只说他任职武汉的事情。
那时候的武汉,还不叫武汉,叫武昌、汉阳、汉口。
后来的武汉其实不是一个城市,是三个城市的合并。
在他的任期内,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位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武汉的进出口贸易,翻了30倍。
武汉被世界称为“东方芝加哥”。
可以说,一部张之洞的历史,就是半部湖广总督的历史。
他治下的湖广两省(湖北、湖南)就成了欧洲工业革新在湖广的翻版。
张之洞主张重工业和工商业并行,两条腿走路。
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把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在当时已初步奠定,湖北经济亦由此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张之洞十分重视兴建铁路,他认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
年,他提出修建芦汉铁路,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后,就被调任湖广总督,到武昌任职。
他主持修建的芦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
以武汉为中心,张之洞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万两白银。
当时通讯最先进的是电报,张之洞于年建立了汉口邮政总局,之后又成立了电话公司,建了五条电报干线:京汉线、沪汉线、粤汉线、川汉线、湘汉线。当时的武汉,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家电报网的中心。
在张之洞来武汉第四年即年,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身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雄起在了汉阳龟山北麓。
汉阳铁厂于年建成投产,开炉炼钢。为提供原料,又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的露天铁矿——大冶铁矿,随后,张之洞先后下令开发大冶三石煤矿、道士茯洑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和江西萍乡煤矿。
这样,就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和采煤和炼钢为一体,创建了我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的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为我国重工业开了先河。
洋务运动时期,在张之洞的操办下,很多的军事工业也在武汉落脚。
在任职湖广总督时,张之洞建立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不是清朝最早的现代化兵工厂,但譬如抱薪、后来者居上。
年汉阳枪炮厂成立,4年后机器安装完毕。至年11月,张之洞又增开炮弹、炮架、枪弹等三厂。
随着分厂越开越多,张之洞于年改名为湖北兵工厂。
从此,“汉阳造”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军工及军事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名词之一。
到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大量使用的武器就是“汉阳造”,即由湖北兵工厂制造。
“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有记录称,汉阳步枪在八年抗日战争都在用),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年,张之洞以从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基础,又选募新兵,参用德国军制,开始湖北新军的编练。
到年,湖北新军计有陆军第八镇(一个师)1万余人,暂编第二十混成协(一个旅)余人,是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六镇的第一支强大军事力量。
担任湖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新式教育活动使其教育强国的构想在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张之洞为配合振兴实业,在湖北发展实业教育。
其中较有成效的是创办了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农业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发展新式教育的两类人才——工程师和技师,制造各种实用的新式机器;
普及国民教育,讲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及体操各科。
现在的武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学就有5家,张之洞创办了其中4家。比如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务学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艺学堂)。
在张之洞的倡导下,湖北的师范教育行政体系取得较大的发展,为推动湖北近代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湖北的发展造就了大量人才。
有一首学堂歌引人注目:“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派出洋,学外帮,各省官费数湖广;湖北省,秉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它形象地概括了当年武汉教育界的兴盛。
假如要选一个历史上对武汉贡献最大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非张之洞莫属。
他是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基地的奠基人;
他兴建了贯穿中国的大铁路;
他兴办的各种学校和新式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
他直接孕育了武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年夏,张之洞奉旨离开武汉。这一年,他已经71岁了。当年以壮年之身来汉赴任的张之洞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姿态告别了武汉,也告别了他一生中的辉煌,这样一位伟人怎叫人不动容。
至今在武汉武昌,有一条路叫张之洞路。
在武汉汉口,有一个长提,叫做张公堤。
在武汉汉阳,有一个新晋的网红拍照圣地,这个地方叫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可见,河北南皮人张之洞与湖北的渊源颇深,便也让河北与湖北建立深厚感情。
如今,我们没有忘记,还有这样一位伟人,让我们与武汉有了深厚的渊源。也难怪,在疫情面前,河北人在低调中,全力驰援武汉。
另附:张之洞督鄂年谱:
年12月,52岁的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转任湖广总督。在湖北上任,同年到达武汉。
年,张之洞开始在湖北筹建如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厂等工厂,创建两湖书院。
年,织布厂、铁厂开工兴建,设方言商务学堂、湖北舆图总局。
年,派工匠赴比利时炼钢厂学习,引进美国棉籽。
年,炼铁厂工程竣工,设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
年,炼钢厂开炉。
年,筹练自强军,扩充湖北枪炮厂,设官钱局以及创设武备学堂。
年,芦汉(京汉)铁路借用比利时款项,纺纱局建成,筹设农务学堂。
年,创设汉口商务公所、制麻局,撰《劝学篇》,派学生游学日本。
年,修武昌南北江堤,设农务局。年,设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学堂事务。
年,改两湖书院为两湖大学堂,自强学堂为文普通学堂,武备学堂为武高等学堂,设武普通学堂,创建湖北师范学堂。
年,筹备粤汉鄂省铁路赎款,建两湖劝业场。改枪炮厂为湖北兵工厂。
年,京汉铁路建成,筹设川汉铁路于武昌。
年,开办湖北印刷局。
年,离任赴京任大学士。
年10月4日,张之洞病逝,享年72岁,翌年归葬其家乡河北南皮。
(燕都融媒体记者师源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