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
记者从黄石大冶湖高新区获悉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
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
在参加考核排名的家国家高新区中
大冶湖高新区前进14位
是全国前进位次最多的高新区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基于年度国家高新区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工作总结、评价调查问卷和年度相关事实依据,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
近年来
大冶湖高新区紧盯“高”和“新”的发展方向
锚定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目标
践行新发展理念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努力开辟发展新赛道,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全区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先进材料、生命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5+1”产业体系
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的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为了加速集聚高新能级创新资源,高新区聚焦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设立长三角、武汉驻点招商分局和大冶市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积极推行招商干部薪酬制度改革,整合招商力量,制定重点产业招商地图,不断育龙头、补链条、强集群,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新签约长城汽车等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约.1亿元。按照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高新区创新推行了项目专员薪酬制度改革,实行项目秘书包保服务,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如火如荼。据统计,全年新开工智慧光电等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17亿元;新投产仕上电子等2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9.77亿元。
“强科技”助力“强县域”。为了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该区主动对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更新出台了科技创新政策,设立了万元的支持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全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建立完善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有效助力了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创新平台不断升级,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同时,高新区先后与华科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大学科技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平台,深入推进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飞地生态圈”,进一步畅通创新链。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累计达到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家,均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级“双创”平台2家、累计达到3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5家、累计达到35家;成功承办中国第七届创新创业挑战赛等科创活动30余场次;园区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和青创园。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据介绍,年7月,大冶湖高新区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和高端铝材及铝产品两个产业集群获批首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同年同月,在赛迪研究中心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中,大冶湖高新区强势上榜,位列第88位;年10月,融通高科入选省级“独角兽”企业,成为园区第二个百亿级企业;年2月,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的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同年同月,湖北迪峰换热器荣获“湖北省第九届长江质量奖”正奖。
年,大冶湖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26.3%,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财政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6.5%,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生长力。为了给企业营造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发展环境,让实体经济“自由呼吸”“脚底生风”,高新区新成立了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局,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大厅,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同时,创新推行亲商政企“午茶会”,精心开展“双千”服务活动,全方位加强要素保障,全力为项目发展排忧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大冶市委副书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潘小进说,我们要拿出勇闯“无人区”的锐气和战胜“不可能”的韧劲,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抢抓武汉都市圈建设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延伸等战略机遇,聚焦聚力主责主业,着力打造鄂东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标杆、绿色低碳园区,加快奋进全国高新区百强,为大冶打造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为黄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