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焦点谈]“三低”大学为何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代群、熊润频
作为中国创办时间最短的一流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短短50年的历史,为国家培养了42名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每千人产生1名院士和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科大的办学经费排在全国30位左右,招生规模50年几乎未变,实际学费仅为2000多元,在一流高校中排名倒数。
如此低廉经费,在比规模、拼档次、论排名的现代高校竞争风气下,如何能克服诸如“*府投入不足”的重重困难,独辟蹊径,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中科大低投入高产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反思。
低投入高产出的“科大现象”
“低投入高产出”是中科大的一个鲜明特点。
在科大,办学经费长期位列全国高校30多名。
在科大,平均学费只有4000多元,并且通过奖学金、助学金两大渠道还要“返还”学生一半学费。
在科大,科大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处于中下水平。
就是凭借这样的“三低”,科大的综合实力却跻身全国“一流大学”前五名。
据了解,从1958年建校至今,中科大在50年间已培养出近5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4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生中大约每1000名毕业生就会产生一名院士,比例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同时,近年来,中科大本科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高达75%,硕士生考取国内外博士生的比例达70%。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成为我国科研和科技产业界的尖端创新人才。如神舟载人飞船应用系统首任总设计师龚惠兴,“神舟”飞船的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在国际超导研究竞争中屡获佳绩的中科院院士赵忠贤,中国第一款通用中央处理器“龙芯”1号主要设计者胡伟武,成果屡获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的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首次实现我国芯片产业在一个重要领域内的世界领先地位的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等。
近年来,中国科大每年在国际上发表科技论文数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其中人均发表论文数全国高校第一,1998-2008年十年中在高影响因子等级区域发表论文数以及论文被引用频次居全国高校首位。2000年以来,中国科大的重大创新成果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年度十大基础研究进展,全国高校唯一。
低投入下的科学规划:不以规模“大”“全”创一流
科大“低投入高产出”的现象,得益于科大对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不以规模创一流,每一分钱都用到最实处。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得了多少奖,最重要的是她的学生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威望。比如我们大家一提谁是哈佛毕业的,就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大家知道哈佛毕业的学生一定不错。科大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这种办学理念中科大50年坚守如一。在人才培养方面,中科大追求少而精,少而强,立足为国家培育顶尖创新人才,而不以规模作为大学的目标。近年来,中科大本科生招生规模始终保持在“1860”人左右,近5年来,学校校园也未进行大规模扩建。这在高校竞相贷款建新校区、盖豪华办公楼之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科大校长朱清时指出,每一所大学都有一个极限容量。对于科大来说,一个班级有20-30名学生,那么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如果是40-50人,就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如果再多,上课就变成了报告会,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和老师交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的机会。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科大不搞大而全,而是集中人财物力,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科大近年来大力扶植“火灾安全与防治工程”这一新兴学科,创建了我国唯一的火灾科学国家实验室,使这门学科在较短时间内从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中科大则采用大规模建设公用平台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近年来,科大先后投资建设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公用的5个大型公共创新平台:理化科学实验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工程科学实验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中心。
与此同时,中科大突出学术氛围,淡化行*文化。数十年来,行*办公楼简朴如初;各院系和行*处室均无公车,很多院士骑着自行车奔波在课堂和实验室之间,一些教师甚至仍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砖瓦楼中……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学校的一切工作、所有人员都应当面向学生,为培养人才服务。这是科大的责任,也是科大的传统。所以,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考虑有限经费服务于教学和研究,至于行*、形象等工程,能简则简、能缓则缓。”科大*委书记郭传杰说。
低学费、高保障:完善助学体系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
除了有限的经费优先满足教学、科研等方面需求之外,科大在学费收入较低的情况下,还建立起完善的助学体系,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于学业。建校以来,这所贫困生比例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的学校,没有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
据了解,近年来,中科大招收的贫困生比例越来越高。中科大对于这些学生不仅减免其学费,甚至还“倒贴”其生活费,帮助其完成学业。
“学生的学费从来都不是中国科大的主要经济来源”,朱清时说,科大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家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和学费。由于科大保持了适度的办学规模,追求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科研,科大每年可以争取到几个亿的科研经费,这是科大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全国一流大学中,中国科大的学生学费居中等,甚至比安徽省一些高校的学费还要低。但是十年来,科大却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奖、贷、助、补、减、免、生活援助等“组合式”助学体系,每年受助本科生约占学生总数的70%。
同时,学校通过与社会各界联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如校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他们捐资在学校设立各种冠名助学金达十多项,每年资助额达60多万元。社会资助既能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同时也为经济困难同学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关怀。
朱清时说,事实证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往往更刻苦,而他们在科研上也更容易取得成绩。
新华 200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