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竞相试水有机食品物联护航促产业健康发展
六个蒜头88元,一盒牛奶促销价就得22元……生产过程中宣称“杂草靠拔、虫子靠捉”的有机食品成为不少居民的餐桌新宠。当食品安全引起广泛关注,有机食品凭借“健康、无污染”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也吸引了不少食品上市公司争相逐鹿。分析认为有机食品当前属于蓝海领域,将成为食品行业高端产业链的一部分。不过,这样一个朝阳产业也面临着虚假宣传、认证模糊、监管困难等问题,而溯源系统等物联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生产商流通商兴趣浓厚伊利股份近日披露,被全球有机产业的权威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授予联合会员证书。不仅如此,张裕A的有机葡萄酒、中粮屯河的有机杏酱等有机食品也吸引了不少眼球。此外,新五丰等上市公司也表示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是指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防腐剂等,具有无污染、非转基因特征,且必须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天然食品。作为健康理念的一大代言词,有机食品近年以来不仅引起前端生产商的重视,销售领域的公司也纷纷加入。农产品借络平台来开拓有机市场,该公司旗下的购物站依谷,针对高端客户专设有机食品板块。此外,上月还有一家专售有机食品的站高调上线,并宣布线下同时发展有机产品连锁卖场、电话购物以及无线购物。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分析,不少上市公司都在进行有机食品方面的布局。有机食品作为朝阳产业,成长空间大,加上稀缺性的特征,使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利润率较高,能够有效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健康代言还是宣传噱头?从公开资料来看,部分上市公司推广的有机食品已经成为明星产品。数据显示,伊利股份重磅打造、号称“零污染、零添加”的金典有机奶前三季度收入增幅同比高达675%。该公司介绍,这一产品拥有专属有机牧场,土壤经过三年的净化,生长的牧草均以自然方式种植,专门引进纯种无转基因的荷斯坦奶牛,每一只奶牛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档案和私人饲养师。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乳制品企业拿有机食品、绿色标签做文章,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十来家乳业的相关产品通过不同类型有机认证。这是一种抓住消费者心理、提升行业地位的宣传手段,事实上有机奶与非有机奶的营养程度差别并不明显,只是产品质量安全相对更有保障。更大程度上讲,眼球效应大于实际意义。“高价格和高利润不代表高质量。”王丁棉认为,目前有机食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管缺失,很多厂商号称确保无化学残留、无基因改造、无污水污染,但实际情况消费者无从得知。他还强调,有机行业的信任危机也不可小觑,不少认证机构只要花两三万块钱,就能拿下有机食品认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食品农产品有效认证证书已达到4.8万张,其中有机产品认证6400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66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89万公顷,有机转换面积44万公顷。绿色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据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元~594亿元的市场规模。溯源系统护航产业链有机食品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认证模糊、监管困难、真假难辨等问题。梁铭宣告诉:“由于有机产业目前还是一片蓝海,盈利模式、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对有机食品的认证也存在模糊、不统一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有机产品建立全程溯源机制,加强认证标准的防伪性,同时对流通领域加强监管、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农产品食品认证管理处处长杨志刚近日表示,随着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由于诚信缺失、商业竞争、劳资纠纷等方面原因,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主要表现为存在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等方面。据其透露,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认监委正在开发具有统一赋号、络查询功能的有机产品认证信息采集和认证标志溯源系统,预计在2012年3月正式上运行,届时通过国家认监委官方站等渠道实时公布有机产品认证信息,同时解决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无法查询、验证的问题。证券时报了解到,部分有机茶叶、有机水果及农产品基地在*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已经开始建设溯源系统,通过物联相关的射频识别、二维码及条形码技术,完成“从基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对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产品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对此,王丁棉说,溯源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消费者树立信心,与此同时生产厂家还需要提高透明度,披露从养殖、生产厂物流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严格把关原材料和整个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