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社区治理ldquo小切口rdquo
TUhjnbcbe - 2020/12/9 18:19:00
金秋时节,鹰城街头,处处闪现“跳动”的“马甲红”。这既是一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是城市“幸福家园”建设的“星星之火”。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连着千家万户,更关系到人民的切身福祉。如何贯彻落实*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基层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平顶山市不断在探索。


  城市转型如何转?民生需求如何答?治理难题如何破?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平顶山市不断提升*治站位,以创新社区治理“小切口”,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大路径”,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该市突出*建引领,建立了以“红色引擎”为抓手、以“全科网格”为终端、以创建“枫桥式社区”为载体、以“幸福家园”为内容、以“民呼必应”为目标的城市社区治理“五个一”工作机制,以城市基层*建高质量推动基层治理终端见效。


  “我们坚持把*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区域化*建为引领,织密建强基层*组织,完善*建带群建制度,健全民意表达、志愿参与、协商议事等机制,推动*的领导更好融入社区治理实践,引领激发各类组织、广大群众等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平顶山市委副书记葛巧红说。


  从混乱到有序——“红色引擎”成为治理“主心骨”


  


  家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德馨苑社区的王女士逢人便夸社区好。“到了*群服务中心,不仅公租房业务能办理,其他养老、医疗、儿童托管服务等一应俱全。”王女士赞不绝口。


  可在几年前,德馨苑社区却是另一番光景。作为平顶山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由于住户多为外来人口和低收入人群,不仅小区脏乱差,办事还常常找不到人,管理一度非常混乱。


  去年11月,该社区*支部成立,不仅配齐班子,还构建起“社区大*委—网格*支部—楼栋*小组”的*组织架构体系,结合社区实际,下设13个网格*支部、14个楼栋*小组,推动*的基层组织进小区、进网格、进楼栋。


  “*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组织实现社区全覆盖,不仅让*组织延伸到最基层,发挥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办事更加顺畅,还推动了社区的共驻共建。


  “你好,我是咱社区的在职*员,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在卫东区东安路街道鸿翔社区,*员亮身份、承诺践诺已成为名在职*员的日常;通过积分制管理,不仅让*员为居民提供*策宣传、法律咨询、个人特长宣讲等特色服务,还带动建立了一支支志愿者队伍。


  


  群众需求加上现有资源,就是社区好项目。鸿翔社区与6家驻区单位、2家“两新”组织,每年都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目前共建立落实需求、资源和项目“三项清单”9份,推出“儿童视力免费筛查”“99公益助美丽卫东”等共驻共建项目15个,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治理共管。


  社区治理,不是社区*组织的“一挑子”工程,而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红色引领作用。“我们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委—小区*总支—网格*支部—楼栋*小组’的五级组织架构,与驻区单位、下沉职能部门等共驻共建,发挥在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并调动志愿队伍积极性,社区*组织通过发动‘红色引擎’,不仅实现了社区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更调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达到了‘1+1>2’的效果。”平顶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明新说。


  目前,城区31个街道个社区构建起五级组织架构,提档升级个*群综合服务中心,打造30个社会组织、60个非公经济组织示范点,个市直机关*支部与社区*组织共驻共建,2.2万名机关*员到社区报到,选派名区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凝聚起了社区治理“向心力”。


  以绣花求精心——全科网格“穿起”“精准”服务


  


  在新华区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区,居民通过网格员
  一个社区动辄几千户,甚至有上万户居民,为了实现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平顶山市城市社区按照每户左右的标准设置一个网格,形成街道*工委统筹、以社区*委为核心、以网格“三员”(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联络员)为依托的“全科网格”管理体系。


  在运行中,各街道*工委做好统筹,用好“吹哨权”,发挥职能部门网格联络员的作用,制定网格联络员管理规范,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问题解决机制,对工作中发现的群众诉求、问题隐患,进行及时高效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逐级上报,实行联动解决。


  


  卫东区五一路街道五一路社区,在完善网格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制定了三级网格员职责清单和网格联络员责任清单,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扎实开展网格服务,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在选配好网格员的同时,社区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网格员管理。新华区西市场街道红旗街社区将网格“三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等信息向居民公开,并建立走访信息登记台账、问题交办处理台账等。社区还要求网格员坚持“四清”“五报”“六访”工作标准,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需求在网格中发现,资源在网格中整合,问题在网格中解决。网格员就如一根丝线,通过摸底排查、上情下达和绣花服务,‘穿起’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服务。”红旗街社区*委书记刘广华说。


  目前,全市各城区共划分网格个,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础网格;共选用专职网格员人,督促10个职能部门和7家公共服务企业选派名骨干人员,下沉18个示范点社区担任网格联络员;组织网格“三员”学*策、学技术、学业务,确保“进得千家门、说得百姓话、调好群众事、讲清法规*策”。


  让“说事”成为常态——“枫桥式社区”让矛盾不出社区


  “高姐说事室”是湛河区姚孟街道阳光苑社区的一个调解品牌,由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高雅环创建。“谢谢陈主任,我已经和二楼三楼协商好了,高姐说事就是‘高’。”谈起她们调解房屋漏水的事,社区居民崔先生伸出大拇指。


  “我就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调解纠纷就是凭良心、讲公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看着高姐的座右铭,现任“高姐说事室”负责人、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小华时刻感觉重任在肩。一年来,依托人民调解室、“高姐说事室”,阳光苑社区共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26起,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而在湛河区轻工路街道湛南社区,社区调解名片“张建设工作室”同样让人称道。72岁的社区调解人张建设,以平民化的语言、拉家常式的沟通,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信任与一致好评。其工作室也被称为“和风细雨室”,成为湛南社区的特色调解品牌。


  在调解之外,湛南社区还全面推进“一社区一警”“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由社区民警张朝阳牵头,利用司法矫正中心平台,通过司法、综治、信访人员一体化办公,实现工作上联动、事务上联处、矛盾上联调、治安上联防,解决了困扰群众的生活难题,化解了积压多时的矛盾。


  社区作为群众日常生活的地方,既是矛盾的萌发地,也是抓稳定的源头。平顶山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其运用和落实到社区建设与治理之中,积极创新基层善治路径。


  


  上医治未病。平顶山市坚持“着力于基层,着手于小事,着眼于源头”,建立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工作机制,全面查纠纷、排隐患,及时听取居民诉求、理顺居民情绪,通过人民调解、行*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该市积极探索以“群众说事、*法说法、贤达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的“三说一听”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作为“六治融合”的重要载体平台,增强矛盾纠纷调处的实效性,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邻里、大矛盾不出社区”,以社区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


  从烦心到顺心——“民呼必应”让诉求“一路畅通”


  


  社区治理关系千家万户,不能拍着脑袋办事,而要时刻倾听居民意见和声音,这样才能“民有所呼,事有所应”。


  “您好,这里是皇台街道高阳社区民呼必应服务热线。”在上岗的第一次值班中,李旭文就接到了社区居民电话,反映因行动不便,不能到现场进行高龄补贴认证。接诉后,她立即通知居民家所在的第五网格长,很快便解决了问题。


  李旭文是今年高新区招聘的31名专职网格员之一,经短期岗前培训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仅是高新区,如今,全市都正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理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打造功能完善、体系健全、一号对外、一拨就灵的市、区、街道一体化*务服务平台,畅通“接诉即办”社区响应渠道,更好解决群众诉求。


  轻轻一扫
  对于特殊人群,卫东区五一路街道五一路社区建立了民呼必应工作法:五必访(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殊群体、企业商户)当好走访员,六必报(设施损坏、环境污染、房屋租赁、违章建筑、出行困难、风险隐患)当好信息员,三必到(突发事件、居民所急、矛盾纠纷)当好服务员,一热线当好受理员,一个
  而在全市层面,目前开通了“平顶山”
  今年上半年,*务服务热线共接听来电个,经热线网络受理系统交办问题件,办结件,办结率99.8%;线下收集居民诉求件,办理件,办结率99%。


  从“枯燥”到多彩——贴心服务真情付出打造“幸福社区”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社区治理是一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考”,因而它的成效,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临近中午,新华区红旗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逐渐热闹起来。“饭菜可口,每天还不重样,社区为我们这些老人建了个‘新家’。吃饭之余,还能唠唠天,下下棋,这生活得劲。”说起日间照料中心,林大爷连连称赞。


  可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废弃的厕所。正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红旗街社区按照“一有七中心一站”的要求,为老年人提供了吃饭休闲的好去处。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墙上,醒目的家园文化、红色文化标语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关系要以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脉为基础,以和合文化为引领,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通过建立互动,制定公约,发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工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打造居民的“幸福家园”。


  走进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区“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有的安静地做作业,有的在兴致勃勃地做手工。老年人之外,儿童也是社区治理中需要格外关照的。平顶山市部分社区陆续推出四点半课堂,不仅解决了孩子们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也让家长们得以安心工作,少了许多奔波之苦。


  除了公共服务产品外,社区治理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五彩志愿队,舞彩文艺队”等字样在湛河区姚孟街道阳光苑社区*群活动中心十分醒目。“爱心帮扶、文明宣讲、巾帼调解、爱心医疗、便民利民志愿队,阳光豫剧团、阳光飞扬舞蹈队、傲雪风华模特队等,不仅提供许多志愿服务,也让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便民利民志愿队负责人田刚说。


  随着城市社区治理的不断推进,社区不再只是一个陌生的居住环境,而更像是一个充满幸福的温馨家园。“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期盼的一次努力探索。我们坚持以*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以共治强效能,推进‘六治融合’,开展‘城市检视’,努力开创社区治理新境界,建设更加宜居、更有温度的美丽鹰城。”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说。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建新薛迎辉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治理ldquo小切口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