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15 12:55:00
易学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高峰,涌现了一大批了不起的易学家。象数派代表人物有陈抟和邵雍,我们前面已有所介绍。义理派更是群雄并起,著作频出,李覯作《易论》及《删定易图序论》,胡瑗有《周易口义》,孙复作《易说》,石介作《徂徕易解》,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司马光作《温公易说》,苏轼作《东坡易传》,王安石作《易解》(已佚),张载作《横渠易说》《正蒙》等。在这个易学兴起的大时代,李覯、欧阳修开北宋义理学派的先河,拉开了宋代义理之学的序幕。李覯易学以实用为主,注重经世致用,在宋代易学中开创了一条经世之学的道路,欧阳修的易学思想突出地表现出了一种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认为《周易》的主旨是“圣人急于人事者也,天人之际罕言焉”。(《易童子问》)李覯和欧阳修都极力推崇王弼,继承王弼的解易思想,为北宋义理派发出了先声,他们继承的同时又力图超越,但这种超越直到程颐的《伊川易传》才算告以段落。在北宋这场长达半个多世纪伴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易学大发展进程中,李覯、欧阳修起到了开创、铺垫和引领的作用。同时期的胡瑗、孙复、石介等儒家学者于其时讲解《周易》,主张义理,对象数易学和王弼易学均有吸收和扬弃。我们继续按照“两派六宗”的顺序进行介绍。《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到的义理派第二宗:“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胡瑗与程子(即程颐)是师生关系,二人共同成为“两派六宗”中义理派第二宗的宗师。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因居安定,世称安定先生。胡瑗与石介、孙复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于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天章阁侍讲等职,太学生、弟子众多,他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倡导“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学风有着深远影响。《宋史·胡瑗传》记载他在太学讲学时,学生多得住不下,就租太学近旁的官舍安顿。当时礼部所录的官员中,胡瑗的弟子常占十之四五。无论才能高下,他们皆注意修身养性,严谨自律,别人遇见他们,即使不认识,也一看就知道是胡瑗的弟子,可见胡瑗对于宋初*治风气和学界风气的深刻影响。其易学著作有《周易口义》,但这部书非其自著,乃是他的门人倪天隐根据他的讲授进行记录编纂而成,朱彝尊《经义考》引李振裕之说云:“瑗讲授之余,欲著述而未逮,其门人倪天隐述之,以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口义》。”①《周易口义》要旨《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周易口义·提要》记载:“(胡瑗)其说易以义理为宗,而不参以象数之说,明白晓畅,最为精粹。程子教人读易‘当先观王弼、王安石及此书’,朱子亦屡称之‘盖北宋诸儒中言易之极纯者也’。”程颐和朱熹都对胡瑗倍加推崇,认为其言易极纯,可见胡瑗的思想学说对程、朱影响之大。清代学者刘绍攽《周易详说》曰:朱子谓程子之学源于周子,然考之《易传》,无一语及太极。于《观》卦辞云:“予闻之胡翼之先生,居上为天下之表仪。”于《大畜》上九云:“予闻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误加何字。”于《夬》九三云:“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于《渐》上九云:“安定胡公以陆为逵。”考《伊川年谱》:“皇祐中游太学,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道,得先生文试,大惊,即延见,处以学职。”意其时必从而受业焉。世知其从事濂溪,不知其讲《易》多本于翼之也。这段考证,证明了程颐的易学思想多本于胡瑗,渊源有自,后有大成。在《周易口义·发题》中,倪天隐以“先生曰”开篇,将胡瑗解易的中心思想列于篇首。第一层意思,《易》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所以垂万世之大法、三才变易之书”。伏羲时,由于世质民淳,三爻八卦就能够尽吉凶之变,实现大治。而到了桀纣之世,民欲丛生,奸伪万状,三爻已经不能尽万物之消长、究人心之情伪,于是文王“思周身之防,达忧患之情,通天人之渊蕴,明人事之始终,遂重卦为六十四,重爻为三百八十四,又于逐卦之下为之彖辞,故天地通变之道,万物情伪之理,一备于此然”,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应人事而产生,是“通天人之渊蕴,明人事之始终”的结果,卦象、彖辞是用来体现天道人事的符号和语言工具,以此来获知和体悟“天地通变之道,万物情伪之理”,这正是义理派解易的理路。第二层意思,认为《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讲“变易”,否认“易一名而含三义”。胡瑗根据《系辞》所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生生之谓易”,认为“大易之作”专取“变易”之义。盖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以天道言之,则阴阳变易而成万物,寒暑变易而成四时,日月变易而成昼夜;以人事言之,则得失变易而成吉凶;情伪变易而成利害;君子小人变易而成治乱。变易是天道人事的常道,数位圣人先后相继将变易之道蕴含于卦、爻、彖、象、文辞之中,并于周时大备,所以称为《周易》。研读《周易》就是要体悟和把握变易之道,在社会人事中指导决策和实践,尤其是居于上位者,只有明白了变易的道理,才能够在社会人事中更好地进行裁制和定夺:苟知其君子小人相易而为治乱,则当常进用君子而摈斥小人,则天下常治而无乱矣;知其情伪相易而成利害,当纯用情实而黜去诈伪,则所为常利而无害矣;知其得失相易而成吉凶,当就事之得而去事之失,则其行事常吉而无凶矣!是皆人事变易不可不慎也。这段话阐发的是“明体达用”之理。第三层意思,《周易》上经,自乾坤至坎离三十卦,是天地日月之象,所以取为上经。下经自咸恒至既济未济,是夫妇之义、人伦终始之道,所以取为下经。并认为上下经之分是因为简帙重大而分之,即使不分也无损于义。将整部《周易》看作一个完备的整体,天道自然、社会人事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皆蕴含其中。从《周易口义》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胡瑗以义理释《易》,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王弼解《易》的体例和学风,注重实际的人事义理,既不讲互体、卦变、旁通、飞伏,也不讲纳甲、纳支,更不言阴阳灾异,而是以天道人事的发展规律解释《周易》,他以“变易”为《周易》之核心,否定了“三易”说,重点阐释天道人事的变易之理,而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