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多地强降雨,局部地区遭遇暴雨或特大暴雨,一些地方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失。在各地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战,积极抗洪抢险的同时,中华大地上数以万计的水利工程,也在守护着人们的安宁。
治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几千年的话题。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以农立本,以水固本。早在上古神话中,就有许多关于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成就了中国古代国家历史的开端。现有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水利”一词是在战国《吕氏春秋》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水利因此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
古人云,“圣人治世,其枢在水”,水利灌溉、河防疏范是历朝历代的国之大*。治水是社会生产之基、生活之要,在经济发展、治国理*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治水文明史。炎*子孙将梦想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如,现在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润泽千万亩良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历史上人们熟知的一些清正爱民的官吏,如白居易、包拯、苏轼、林则徐等人,都曾有过治水的*绩,修水利、厚农桑,被百姓爱戴、后世敬仰。
治水,从民生连接着民心。中国共产*从人民群众中走来,深知民间疾苦。近代以来,旧中国国力衰败、*府腐败无能,治河无力,长江、*河、淮河堤防多次决口,水患频频,民不聊生。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十分重视修塘筑坝、兴修水利。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被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中央先后提出许多治理、开发、保护江河的战略目标,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后,荆江分洪工程、三门峡、龙羊峡、引滦入津、葛洲坝、引*济青、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建设投入运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治水与年历史相伴相生,不但凝结出宝贵的治水智慧,更积淀出伟大的精神,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众志成城、敢于胜利,体现在一次又一次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体现在一个个宏伟的水利工程中。
目前,全国各类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多座增加到近10万座,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30多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已经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但在当前的严峻汛情下,要看到我们水利建设和防汛体系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防汛能力和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绿色之本。现代水利的内涵,不仅仅是防洪、排水、灌溉、水力,还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大国家发展方略。大江大河有“大治”,我们正在谱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