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平方米的老港镇大河村乡村振兴展示厅,由闲置仓库改建而成,陈列着大河村如何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让村庄更加富强和美、让村民拥有幸福生活而付出的点点滴滴。
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变得更好了、村民更加开心了。偶尔回老家探视的年轻人,惊奇地发现,这个海滨村庄,变成了世外桃源。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大河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高姚杰,是老港镇大河村村委会的新进工作人员。到大河村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经常趁着午休时间跑到“家门口”服务中心旁的大河村乡村振兴展示厅看一看。
“四项产业”
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展示厅的一面墙上,有着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上海大河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南汇零珊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爽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农业主体的图文介绍,以及所获得的荣誉和称号。
“看着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称,总想着找机会能进一步了解,探索一下这些公司与合作社到底给村里带来了多少经济效应。”高姚杰说。
大河村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进行创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内现有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
呈现在展示厅的各个农业主体,承担着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尤为关键的“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两大任务。
“做精一头猪、做强一棵菜、做实一枚果、做活一方游”,这是大河村在产业兴旺、推动农业增效方面的主线。而在产业布局上,一个以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种猪产业为龙头、以雪菜产业为主导,蔬菜、翠冠梨、水蜜桃为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
产业兴旺了,村民的生活才能更富裕。配合着“四项产业”的发展主线,大河村还设置了“*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着眼“生活富裕”,促进农民增收。
担任龙头的“一头猪”,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祥欣种猪产业。祥欣有着国家级核心种猪场的种源优势,还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支持下,建立了浦东首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基地,推广各类研究成果。
在推动大河村乡村振兴方面,祥欣公司董事长严国祥不断思考着“龙头企业”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尽可能地为本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并通过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与其他合作社共同发展。”他告诉小布。
从今年起,祥欣还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70万元,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按照严国祥的设想,这笔钱该发挥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让更多村民有通过双手勤劳致富的机会。”
事实上,一家家合作社的诞生、发展,已经给大河村村民带来了发展致富的机会。例如,“一棵菜”和“一枚果”所指的大河蔬果、零珊果蔬、爽快农产品等合作社。
村民的土地租给合作社,每亩一年能拿到元,如果再给合作社打工,还能赚工资。村里约亩土地,规模化种植了雪菜、桃子、蜜梨、水稻等,村民跟着合作社做,只要肯吃苦,不愁没钱赚。
今年50岁的村民*菊芳,在爽快合作社工作了一年多,主要负责打包新鲜蔬菜。从家里骑电瓶车到合作社,只需要10分钟左右,这让她觉得这份工作很惬意。“而且老板人也很好,工作很开心。”*菊芳说。
合作社项目部负责人陆明雨告诉小布,合作社借助订单农业,通过扩大产能,为村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机会,目前雇用了20多名大河村的村民。“能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是合作社能够为大河村乡村振兴战略做的一份贡献。”她说。
处处有景
宜居氛围愈发浓郁
展示厅里,一个三四平方米的沙盘,用大片的绿色展示着大河村的风貌。现实中的大河村,更加缤纷多彩。
大河村*总支书记杨世华告诉小布,近年来,大河村通过村庄改造、农林水项目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逐步打造了“林幽、景美、水清、人适”的乡村风貌,在年就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优美的村容村貌,体现在遍布村庄角角落落的一个个小公园、微景观。村委会不远处,是一个以猪文化为主题的街角公园;村宅边,是依托水井、凉亭等打造的微景观……
嵌入式的功能性绿化,不仅能够远观,还可近距离赏玩。村民朱阿姨最喜欢离家不远的那个有水井的微景观。“坐在凉亭里,四周有各种绿化,十分惬意,尤其是凉亭正中的这口水井,会让人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日子。”
这一切,要归功于村里推进的风貌提升和亮点美化工程。杨世华介绍说,大河村以骨干道路、规划河道、交通节点、清拆地块为主,结合百姓需求,将原本一处处“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打造成了一个个农村“网红打卡点”。
多户农宅风貌提升工程全面完成;25段河道轮疏工程完工验收,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如今的大河村,已经初步实现了“转角遇到新风景,宅前处处换新颜”。
随着各类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河村的宜居氛围正变得愈发浓郁。
“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杆线序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以此为目标的市*基础建设提档升级,让村庄与市中心的居民区相比,丝毫不见逊色。
建中路完成改造提升,已向新区申报“四好农村路”;沙中东四路及支路改造、港南环路沿线支路改造、卖盐港路沿线支路改造、沙岭路道路改造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大河村的道路通畅,路面普遍铺设了沥青。
杨世华介绍,为了凸显乡村振兴核心区整体建设效果,大河村还附加实施了核心区范围共39条、长5.1公里的村级支路白改黑提升改造工程。
条条道路的改善提级,让村民们再也没有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顾虑。“我们不少村民习惯开电瓶车出门,现在的路比以前好多了”,村民杨老伯说。
与此同时,核心区内打造的慢行步道,与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自然融合,成为了村民们在傍晚散步的首选。10套投入使用的道路视频设备,配合村里的联勤联动平台,为村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村里环境的改变,不仅让村民们更加安居乐业,也吸引着跑到市区定居的年轻一辈们更频繁地回到老家来看望父母、长辈。“没想到,这么偏远的村子,也能变成这样的世外桃源。”杨老伯的女儿已定居市区,几次回老家的所见所闻,让她颇为感慨。
村民自治
乡风文明四处传播
距离水井凉亭微景观不远处,有一处更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由村宅改建而成的“宅里情会客厅”和“便民客堂”。这两个,都是村里“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延伸点。
“便民客堂”,顾名思义是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的场所,不仅能够提供缝补衣物、公益理发、小家电维修、磨剪刀等服务,还配置了应急药箱、拐杖、便民雨伞,以及锯子、螺丝刀等日常使用的各类工具。
墙上的服务项目时间表,告知着每一天的具体服务项目。“这些都是最受村民欢迎的服务项目。”杨世华说。
“宅里情会客厅”,则承担着更多文化娱乐方面的任务。大河村文化底蕴浓厚,区级非遗“打莲湘”、市级非遗江南丝竹的“瞿家帮清音班”,都在会客厅开展现场教学,让村民的文化需求在家门口得到了满足。
今年7岁的夏艺晨,已经跟着“打莲湘”传承人吴萍学习了近一个月。“看到村里的奶奶们在跳,我觉得很好看,所以也想学。”虽然动作还有点跟不上节奏,但小姑娘学习起来的认真劲,让吴萍不时夸奖。
乡愁,就这样得到了传承、延续。而乡风文明,则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得以传播。
杨世华告诉小布,大河村以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家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河道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
“宅里情会客厅”和“便民客堂”,就是村民自治的成果——村宅是村民免费提供的,里面的不少物件来自不同的村民家,即便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也由热心村民负责。
越来越多的村民热心投入村里的各项工作,不仅让村容村貌保持得整洁美观,也让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即便日常发生了一些小摩擦、小矛盾,也往往在相视一笑后消弭。
“环境美了,村民的心灵更美,村民自治,真正实现了乡风文明的传播。”多次来大河村视察的老港镇*委副书记、镇长姚建安,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而在乡村振兴展示厅陈列的一些内容,或许是大河村这种乡风的由来。那是一幅当地人开挖大治河的巨幅画作,占据了一大面墙。
“我们大河村的村名,与横穿村子的大治河有不小的渊源。”杨世华告诉小布。年,根据市委、市*府的决策,原30万南汇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开挖大治河。
后来,大治河成为了原南汇地区的母亲河。“团队协作,甘于奉献”的大治河精神,则成了大河村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
杨世华说,这个乡村振兴展示厅,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向村民和其他来到大河村的市民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大河村的历史、现状,了解这个滨海村庄的成长历程,也激励更多人参与村子的建设和发展。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高姚杰,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既然来到了大河村工作,我就要更快地了解、熟悉它,然后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村庄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他说。
文字:章磊
摄影:郑峰
编辑:李志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