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南边那些学校的底细作者陆宪良
TUhjnbcbe - 2021/4/21 21:21:00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南边那些学校的底细

陆宪良

华东理工大学(梅陇路号,原华东化工学院)大门南侧的几所学校(校舍,部分为高校),都是年代后相继建造起来的。

由上图可知,年10月前,学校南面都是农田、河流、宅基地及相连的乡间小道,为梅陇公社陇兴大队徐家行、何家塘、陆家巷、孙家巷生产队所属。梅陇路南侧靠老沪闵路口的救火会早已有之。梅陇路过老沪闵路往东是一条“拖拉机路”,相对较宽,后来辟为百色路;陆家巷出村(过梅陇路)往西一点,也有一条往南的拖拉机路通孙家巷,后建卫校时被废除(可结合下左图看)。

上左图是年绘制的,已标有“邮电学校”、“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同年的《梅陇志》上也述及了“邮电学校(中专)”、“体育干部进修学院(大专)”。

为了搞明白这些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我又找到了民国初期的上右图,以后的我校位置及南边的村落、道路、河流分布很清晰。红线是我添加上去的,是为抗战前夕筑建的“梅陇路”(梅陇镇向东至沪闵南柘汽车路),煤渣路面,仅4米宽;解放初期进行了整修和拓宽(7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约1.7公里,道路两侧植有行道树,正式冠名“梅陇镇公路”。、、年又大规模改建过,遂成现状。

下面按上图中的①、②、③、④、⑤顺序,简述南边这些学校。

①上海市体育干部进修学院

(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⑥)

建国后,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急需体育干部。年3月,华东行*委员会在新成立的华东体育学院(年11月18日在旧市*府的“绿瓦楼”处创办,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首届华东体育干部培训班;年底,上海由市教育局举办了上海体育干部训练班;由于“生源”重复,前者遂停办。上海体干班最早在市体育宫开班,年迁至江湾体育场,年迁至新华路番禺路口,年并入上海市体育学校(中专,在江湾体育场)。年市体育学校停办,体干培训工作随之停止。

年上海市体委决定,将位于宝山县丁家桥的丁家桥机场(又称王浜机场,抗战期间日*建的,已弃用,为一大批荒地)进行改建,以作上海市航空俱乐部之滑翔训练基地,既训练业余滑翔员,也为空*、海空*飞行学员代训滑翔课程。年6月,在此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业余滑翔学校(亦称“雷锋中学”,由自年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市航空俱乐部为该校学生提供滑翔训练服务。年3月8日,因以后空*飞行员主要在部队内挑选,不再从地方上选拔,故停办了雷锋中学;航空俱乐部也被撤销,所有设施、器材和场地全部移交驻沪空*部队。

年1月28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原上海航空俱乐部(改名上海市航空运动学校)和雷锋中学要予以恢复。年市航空运动学校与雷锋中学合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年11月,因宝山钢铁厂建设需要,该校于年迁往龙华机场,借用浙江长兴机场进行滑翔训练,雷锋中学的学生其文化课借上海中学就读。但当年雷锋中学的梅陇路1号新校舍建成时,上级要求滑翔训练下马(即不再新招学生,在校生于年毕业),市体委遂决定在此改办上海市体育干部进修学院(以续上节述及的体干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在龙华机场的航空运动学校,由宝钢投资了万元,修建了米×81米的跑道、米×米的滑翔机降落草坪、直径25米的跳伞着陆中心点、10米×米的水泥滑行道,以及多平米的建筑;同时置办了运15型飞机2架、雅克18型飞机3架、波12型飞机1架、滑翔机数十架。整个工程于年完成,年后改作市飞机跳伞队的训练和生活基地,并承接全国性各类跳伞赛事。

有记载:

“市体育干部进修学院位于梅陇路1号,于年10月建成,占地平方米,建有四层教学大楼1幢,四层学生宿舍2幢,还有1多平方米的跑道和田径场,20米×10米游泳池和1个可供人开会的大礼堂。”

年6月,第一期训练班在此开学,学员全部为在职体育干部,脱产住读,培训时间1至4个月不等。至年并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前,共办了7种类型的19个短训班。

年10月,华东体训班和上海体训班(年成立)合并成立华东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校址在南京西路号。竞技指导科设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游泳6个专业班,为上海培养优秀运动员。年发展为19个专业班,设大学部和中学部。年改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系,年改上海市体工大队。年迁至江湾恒仁路号。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分院;年2月改名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部迁衡山路号。此时,该学院办学地点和训练基地有多处,以培训退役运动员、在职教练员和干部为主,并开设大专、中专班和短期轮训班,培训体育人才。年,市体工大队选址老沪闵路号兴建梅陇训练基地,由于经费等问题,各训练场馆至年才陆续建成并迁入启用(包括已改名为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之总部也同时迁入)。

注:①西校区梅陇路1号大门;②西校区老沪闵路号大门(远处即为学生宿舍楼顶);③两栋宿舍楼(加过1层,现为5层);④校区一角及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缩写。

7年12月11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经市*府批准转型,改名为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的高等体育职业学院。此时,谓梅陇路1号校址为“西部校区”,另有莘庄、东方绿舟2个校区。年7月20日,该院启动与上海体育学院合并;年纳入上海体育学院建制,为其“徐汇校区”。

6年上海南站建成的同时拓宽了老沪闵路,为方便东、西两校区师生员工的通行,其间新建了一座人行天桥(不久,“东部校区”的大门改到了百色路号)。现在,徐汇校区(西部)部分功能似乎闲置着,原操场临时用作了停车场。

这个(①)片区里还“镶嵌着”两栋居民住宅楼,各为“袖珍式”小区——梅陇路3(5)号,5层楼,应该是早先体院职工的“福利房”;老沪闵路弄1-3号,7层楼,此楼底层为消防队(救护站)用房,上面的居民楼性质差不多,可能属于本系统的“家属楼”。体院东部校区建成后,在其北面(老沪闵路弄)还建了一个小有规模的“体育花苑”居民小区。

②上海市邮电学校该校于年10月10日在嘉定县南翔镇四虎桥创办,隶属国家邮电部,由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管理,是一所全国重点中专校。年10月15日改名上海邮电专科学校,设有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和经济管理3个专业,仍附设中专。年又调整为上海市邮电学校,至年停办。年2月在原址上复校。

年11月老沪闵路号新址建成(与上海市体育干部进修学院为邻),占地45.2亩,遂迁入。年8月5日,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录的新生在此开学,学制3年。年有学生名,教职员工名,设有电话交换、市内电话通讯、邮*自动化、邮电机械、国际邮电业务、邮电经济管理和邮*通讯等7个专业。

年设立的上海市邮电学校闵行分校(江川路号),也于年并入。年起,邮电学校部分专业如通信技术、信息业务技术等试招初中毕业生就读高职教育班(大专性质,学制5年);至0年,此类在校生达人。

前一阵子,邮电学校的牌子还在东边老沪闵路上的大门口挂着,但有关它目前是否还在办学的准确信息,网上一时半刻很难查到。我走过路过它时,看到门口和里面的大楼上有“摩登设计谷(ModernPark)”、“(少儿)多一点艺术培训中心”、“爱悠幼儿园(ShanghaiLiberaKidsKindergarten)”等标牌,以及家长领着孩子进进出出校园的忙碌样。据说爱悠幼儿园是年6月获批开园的,以双语(外教)教学模式培养、开发孩子的思维和智力。该校学费不菲(12万元/年)。现在一到下午,校园附近的天等路、嘉川路上经常能看到10来辆*颜色的校车(19座)一字排开,等着接放学的孩子回家。

该校的现状,估计与年起的“邮电(邮*与电信)分离”*策有关,电信这个专业与电子信息和自动化密不可分,其他很多学校都设有。邮*技术估计靠培训就能实现,现在附近的百色路号(嘉陵路口)上还有“上海邮电第二教育中心实训基地”,不知道该基地是否还在发挥功效?

上述办学点和那个设计谷,估计都是“租赁户”。

③上海市卫生学校年,上海市卫生局在制造局路上创建了上海市卫生人员训练所;在此基础上,年8月在南京西路号新建了上海市卫生学校。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一所中等卫生学校,首任校长由市卫生局长王聿先兼任。

年上海市助产学校并入。年9月升格为上海医学专科学校,附设中专部。

这种升格,实际上是学校性质升为大专,但仅是某一二个优势专业,新招专科生(学制3年);所谓附设中专部,就是在同一个学校内办学。这是各行各业“大跃进”的产物,不久又回复原样,但也有一些学校保留下去的,且不再招收中专生。本文中述及的其他几所学校,当时的升格情况类似。

年7月,中专部重新恢复为上海市卫生学校。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教育部两次工作会议精神,市里对全市中等卫生学校进行调整,停办了一批,但市卫校是“老校”,得以保留(原医学专科学校之名头随之撤销)。

“文革”爆发后,各中等卫生学校相继停课并停止招生。年6月,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迁往云南楚雄,更名为楚雄(地区)卫生学校。后根据需要,上海市卫生学校于年9月在万航渡路号原华东*法学院(此时该院刚好撤销停办)恢复重建。

“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之名虽然与“上海市卫生学校”相近(多了“公共”两字),但是完全不搭界的,前者的前身是创办于年4月的宝山卫生学校,年改名为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年7月,该校由宝山划到虹口区管辖,并与成立于年8月的虹口区卫校合并,校名仍旧。

年,经市*府批准,在梅陇路21号新建校址,占地50.1亩,组建上海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医学类成人高校;原在华东*法学院内的市卫生学校也同步迁入(年3月19日最高法院等发文决定恢复华*)。年更名为上海卫生职工学院,年更名为上海职工医学院,但市卫校一直在此存在着,应该是“一套班子,两派牌子”的办学模式。年6月南市区卫校由市卫校作为其“南市分校”来合办;年市卫校与松江县卫校联办,挂“上海市卫生学校松江分校”牌;医院护士学校并入市卫校;1年杨浦区卫校并入,作为市卫校的市东校区(舒兰路51号);3年同崇明县卫校联办,成立市卫校崇明分校;4年市公共卫生学校并入,成为市卫校的市北校区(新市北路号)。

相应的,上海职工医学院于1年被列为普通高校高职招生学校;年转型更名为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与卫校分离)。

年5月22日,由原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本科),新建的主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周祝公路号。同期,由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市卫生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执梅陇路21号“老校区”办学(麾下仍有别处“分部”)。

说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卫校”附属于上海健康医学院(医院之关系类似),这只是挂名头而已,实际上各自都独立办学,包括**机构及领导也是自成体系的。但“学院秉承70年的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等办学传统”的说词,又把它们算是维系在一个框架之下。

题外话。厘清上述脉络,搞得我晕头转向、头昏脑胀。就这么一小块地方,其历史竟然如此错综复杂,光校名变化(期间还穿插有上海市卫生局*校),就赛过拉洋片、翻月份牌一样变幻莫测,怎不令人眼花缭乱?须知,每次调整,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得跟着变,还有学生的培养、就业,都会受到牵扯,比如颁发毕业文凭,就要盖章等(但此时原始档案上的入学和毕业信息往往会不一致)。年12月21日,该院原院长巫某某因贪污受贿被判12年,同时揪出了另外7个相关人员,这与*策“多变”易形成“权责盲区”、“监管空档”等不无关系。

这是4年市卫生局对市中等卫生学校进行优化组合和结构性调整时成立的“两大教学集团”。因都并入了别的不少卫校或护士学校(包括它们所成立的分校或校区),规模较大,故谓“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指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还有,据过来者回忆,当初卫校多女生,个个年轻貌美,而北边化工学院的男生来自天南海北,综合条件也是“上好佳”,故一到晚上,静悄悄的梅陇路上不时闪现有“数电线杆”的情侣影子。

年底开始,沿天等路上的卫校围墙破墙所开的几十家网吧、各色地方小吃店等,热闹了10多年后终于全部被“清理”掉了(退租、走人、关闭)。

④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该校建造得要比天等路东边的3所学校略晚(当时还没有天等路),置门牌于梅陇路号,占地36.3亩。

这里建校,是基于用作年7月开办的上海企业管理研究班。年5月这个研究班(机构)改名为上海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年1月成立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上海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模式(以后,又加入了上海市工业*校,变成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广义上的经管学院,设岗位培训部、学历教育部、外语培训部、国外合作培训部、信息管理培训部、院外培训部、咨询服务部等,还有经济管理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所、思想*治工作研究所、成人教育研究室、德国企业管理研究室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教学楼、计算机房、语音室、专家楼(9层)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管学院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兼办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设大中型企业领导、生产领导、销售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中青年干部、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外贸人员、企业*校等岗位培训班;还有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大学专科班和全国工商业出国备选人员英语、日语、德语班;同时,接受国家计委培训司的委托,承担全国管理干部学院、培训中心部分师资的培训;承办国内外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高峰论坛。

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后,经管学院首批纳入普通高校招收应届三校生,就读普通高职班,开设的专业有商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商务日语、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所以,它也被列入“大专院校”行列。这个时期,我校有一些教师看好该校的发展,刚好专业也对口,就“高攀”了它,去教书育人或搞管理工作。后来商学院的胡继灵老师,还调去当了领导(副院长)。

5年5月,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校系统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市工业*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建制划归市国资委*委,成立上海市国资*校。年初,市委启动“优化本市*校体制、推进大口*校资源整合工作”,原市经委*校、市国资委*校(市工业*校、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市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整合并更名为中共上海市委*校第五分校(保留“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牌子)(分校正式成立日期7月11日)。

注:经管学院天等路号上的大门是后来开的。从门牌上看,现在已经不称“第五分校”了,改称

徐汇校区,还添列了“上海行*学院”名。照片上坐西朝东的大楼是近年翻建的。

附带一提。那幢9层高的所谓专家楼,除了一些设施条件较好的客房外,主要还是学员的住舍。年代末,来我单位访问的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田畑米穗教授,就曾住在里面,而当时堂堂的化工学院还没有像样的接待地方,只有用学生第14宿舍改作的招待所(年10月建了晨园后,也能让外宾入住了)。

约在世纪之交时,华理的大礼堂因消防等要求,不再允许在里面放映电影,而此时对面的经管学院也有一个礼堂,可兼作电影院(位子大概要比华理的少一半),曾经一度对外开放过,华理的师生也可以买票去看电影。

另外,年代初我大哥从东海舰队(吴淞水产路底三营房,地名)转业,在附近部队开的一家宾馆当副经理。不日,他曾来经管学院培训学习过。他们都是“住读”的,只能礼拜天回家(年5月1日才开始有“双休日”)。平时晚上他空闲时,也来马路对面的我家玩(鸳鸯楼98号室)。

⑤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该校址(天等路号)占地57亩,启动建设的时间还要晚一些(年12月开始征地),主要为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共用。

年,由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集资在延长路号建立了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招收归国华侨青年、归侨、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青年入学。按有关规定,在招生时学生可视情况照顾录取。该校初创时期,市侨联委托市机电一局主管,开设了机械制造、铸造、热处理、电器制造4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年“文革”期间停办。

年7月经市*府批准,该校在原址复校,由市经委、市侨联和市教育局共同领导,并委托市轻工业局主管。年9月正式招生,开设机械制造、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对外工业企业财务会计3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2年。年迁来梅陇天等路号新校址办学(原门牌编号为号);年改名为上海市新侨工业学校,由市统战部、市侨联领导。后一度曾改名为上海市新侨中等专业学校,现在又恢复为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

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向市高教局打报告,要求筹建上海中华职业大学;年8月市高教局同意筹办,开办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大专教育(自学考试);年9月15日,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和上海中华职教社等共同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大学珠宝专业首批招生68人,在雁荡山路80号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大楼办学,首任校长由中华职教社主任陈穗九兼任。

年3月,市高教局同意学校更名为上海中华侨光职业技术学院,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名誉理事长费孝通出任名誉校长。

年9月,上海中华侨光职业技术学院迁至天等路号,与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年改名为中华新侨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两校一地办学。

尽管是一个系统办的,且共用一个校园,但始终是两块牌子。

~3年,该学院更名为民办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校名由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题写),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招收高职生名。0年7月经市教委批准,试办六年制(3+3)中高职贯通职业技术教育。2年9月,嘉定新校区(外冈镇恒荣路号)第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3年4月11日更名为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少了“民办”两字,简称新侨学院)。

年11月,市教委同意上海工商学院(位于青浦区新凤北路号,后改为号)并入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并作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青浦校区。年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徐汇区取消(搬出),与中华新侨中等专业学校(同时恢复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原名)教学分离。年7月更名为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IndustrialandCommercialPolytechnic)。现嘉定、青浦两个校区占地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8个系(部)、26个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约人。

年下半年,原华东化工学院工会主席生杰灵调入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任专职副主任,参与了上海中华侨光职业学院的创办和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办;曾任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新侨职业技术学院董事等职。

年5月11日,市*协一届九次常委会会议决定举办市*协业余*治大学,5月26日开学,聘请石西民为校长,蔡北华、李佐长、李炳焕为副校长,刘季平等为讲师团成员。

年7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统战部向上海市委统战部提出,可以仿照全国*协筹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做法,成立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同年九、十月间,市委统战部向市委建议将原有的市*协业余*治大学与工商界*治学校合并,建立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院的领导关系,*内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行*上由市*协筹组成立有民主人士参加的筹备委员会负责。年10月11日,筹委会决定在市郊嘉定县外冈人民公社征用土地.29亩,先建礼堂兼食堂1幢,两层楼集体宿舍2幢等一批建筑。院长由市*协副主席魏文伯兼任,副院长白彦、李文(专职),设办公室、教务处、劳动生产处和*治处。

中国染料工业的创始人、民建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原常务委员吴光权(.10~1.11),曾于年捐赠10万元用于外冈的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建设。

至年4月,建成4层教学大楼1幢,校舍初具规模,房屋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运动场1个,果园绿化地30亩。年底,该院核定事业编制50人。“文革”期间,学院被迫停办。年5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由上海市区迁至原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内办学。

年3月,市委同意恢复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成立了复院筹备组,市*协秘书长范征夫为组长,李锐夫、李振麟、孙宗英为副组长,改址镇宁路办学(占地4亩)。学院主要任务是组织对民主*派干部和无*派人士的学习培训,承担统一战线干部的培训,并进行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约年天等路校址内的一栋大楼建成(占5.3亩),遂为两地“办学”(边门编天等路号)。

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任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新的领导成员,由市委副书记杨堤兼任院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耀忠兼任副院长,王世豪任专职副院长。2年学院加挂“上海中华文化学院”牌子,这个做法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类似,它也加挂了“中华文化学院”的牌子。

年底,根据同年10月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出的《关于当前办好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治学校)几个问题的通知》精神,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的行*关系划归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市*协终止对其的领导关系。

记得这个校区里还有一家对外营业的尚苑宾馆(挂4星级),原来在天等路上竖有一个很大的广告灯箱,外圈还有闪烁的霓虹,一到晚上很是醒目。后来,城管和工商部门整治户外广告招牌,给拆除了。我家就住在一旁的阳光新景小区,天天沿天等路进进出出去华理上班,很少看到有旅客入住该宾馆,但偶尔也能看到旅游大巴拉客人来入驻,据说生意还是不错的。这个宾馆里也有一家蛮上档次的“饭店”,年8月我女儿结婚,亲家远道从内蒙古呼尔浩特赶来,我们慕名尚苑,进去吃了一顿,菜味一般,品种也不多,价格倒要比对面的金沙鱼港贵不少。隔了3个月,四川理工学院口述历史研究所长王小平与夫人严涛来沪采访“工程”旧事,入住此处(便于接待蒋凌棫老书记等,还要拍摄口述影像),我又进去过一次。可惜,仅隔了不到一年,王所长不幸因患白血病英年早逝,年仅41岁。

另外,该校靠天等路、丹棱路围墙处,盖了8栋二层楼的“小别墅”,出租给商户开店,有酒吧、小吃店、眼镜店、干洗店、教育超市、宠物“医院”等,年后全部被“取缔”,现在又重新砌上严实的围墙。

现在,早上校门口有手持“盾牌棍叉”的保安把守,进校门的学生的年龄看上去偏小,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办学?门口又立上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梅陇校区”的牌子,估计又是什么临时性的作法。不会很快又会“变脸”吧?

注:太阳光照射的方向为原规划的嘉川路位置。左侧大楼为市社会主义学院。

在经管学院与该校的中间,原来的规划应该是一条嘉川路的,后来让建校给堵掉了(现在西边的梅陇七、八村间还留有一段未命名的断头路,本来就是往东去的“嘉川路”),以致它断成了东西两截,互不相通。后来,在该校区的南边,另筑建了一条约来米长的丹棱路,算是拐着弯连上了嘉川路。

世纪之交,这里还曾经酝酿过与这些学校“命运”攸关一件大事。

2年6月26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济来华东理工大学调研,在谈到华理办学空间狭小和制订校园建设规划方案时,他给予了提议和指示。

根据周副部长的指示,在调研的基础上,华理就解决教育用地紧缺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华理认为,依托梅陇主校区向周边扩展,是梅陇主校区校园建设规划的首选方案。该方案说明白一点就是想征用(或合并)周边的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隶属上海市经委,占地36.3亩)、新侨学院(隶属上海市委统战部,占地57亩)、上海市卫生学校(隶属上海市卫生局,占地50.1亩)、上海市邮电学校(隶属上海市邮*局,占地45.2亩)、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校(隶属上海市体育局,占地.6亩)、上海交大上中路校区(隶属教育部,占地41亩)、华美无线电厂(区属企业,占地22.8亩)、上海华一制针总厂(区属企业,占地8.48亩)、空置的吴家巷地块(占地62亩),合计.48亩。当然,这项工作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似乎也是异想天开的。看了我上面的梳理,大家就能知道这些学校也是非常有底蕴的,也花了几十年功夫才建成一定规模的,且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哪能“说变就变”?在这之前的0年5月18日,教育部已经发文《关于抓紧完成上海市邮电学校并入华东理工大学各项工作的函》(这个文件教育部网站上至今还挂着),明确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顺便一提,天等路号上的“书香苑”居民小区,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它的周边几乎都是学校,当时的氛围相当地灵。要说“学区房”,这才是滴滴瓜瓜的叫名副其实。

年10月19日

鸣谢:陆宪良先生赐稿分享!

陆宪良先生热文

?拜谒大治河?砌灶头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边那些学校的底细作者陆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