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古代因为需要传递信件,所以需要在各个地方设驿站,而现在龙泉驿在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后来到了明代,改灵池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后来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蒲江pujiang蒲江历史悠久。据县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鉴证,至少在年前,即有人类活动。蒲江地域,古系蜀国地。秦灭蜀后,隶蒲阳县。汉属临邛县,“汉宣帝地节三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华阳国志》)。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年)正式建县,名广定。隋朝改名蒲江,沿用至今。
大邑dayi唐朝时期在析晋原县西部置大邑县。《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逐以为名。”由此可知,大邑县名是因当时封地时封地辽阔而得名。
邛崃qionglai今天的邛崃,古名临邛,为西蜀古老的工商业名城。它与成都、郫县、巴县同为四川最早筑成的四座城池。临邛城,是当时的邛国、徙国、笮国、滇国等各族人民与蜀国人民市易的汇集之地。到汉代,这里已是富商巨贾云集的地方了。民国时期改名邛崃县。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其名。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于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名曰邛崃市。
金堂jintang古为梁州境域;东晋时期被以江水产金沙而得名金渊。后来在北周时期被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唐朝为避高祖李渊讳改金渊为金水县;咸亨二年(年),割雒县、新都、金水三县部分地建置金堂县,以界有金堂山得名。以后,虽然有兴废分合,制度变革,但金堂县建置再无变动。
郫县pixian郫邑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已如前述)。其次为东汉的《说文解字》:“郫,蜀县也。从邑,卑声。”
关于郫县县名的由来,更多人觉得其因人得名。据《蜀王本纪》“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及《华阳国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的记述,“郫”系“蒲卑”的音译或“蒲卑之邑”的缩称。清《一统志》和嘉庆《四川通志》在郫县条文内更明确地说:“杜宇名蒲卑,都于此,因以名邑。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因此觉得以杜宇建都于此而得名郫县。
新津xinjin新津县的“津”,按《说文》,义释“水渡”,即“渡口”之意。新津即新的渡口,新津县之得名于此。
因原来横跨岷江的汉安桥(索桥)每到夏季就会泛滥洪水,使得名不聊生,故于五津汇流处修建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汉安桥旧渡口。
新渡口日益繁荣,逐渐成为新的集市,曰“新津市”。后来在北周时期更名为“新津县”。
双流shuangliu古称广都,始建于公元前年,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到了隋朝为避隋炀帝(杨广)名讳,而当地刚好有江安河和府河汇流,故改称双流。
彭州pengzhou彭州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瞿上(今彭州新兴镇)。
武则天时期置彭州,因为他以岷江始流,江水从山间穿过,江边两座山相互对峙,世人称为天彭门,所以彭州名称就由此而来。
都江堰dujiangyan始建于蜀汉,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后来于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温江wenjiang年前,温江有了自己的名字。明代有记述“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江发源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江水至此始温’得名温江。
来源
成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