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闵行区委农办主任,区农委*委书记、主任蔡福康
闵行区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襟*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形似一把“钥匙”,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是比较有资历和优势,率先建设成为具有“江南韵味、国际风范”的魅力主城区和上海城市“后花园”的行*区域。在闵行区—年总体规划中,区委区*府明确了闵行要向世人展示良好的自然本底,展示优越的“颜值”,通过蓝映两岸、田园入城,通江达绿、步步林荫等策略,展现闵行的江南气质和城市魅力。要实现这些建设目标,短板在农村地区,发展机遇也在农村地区,关键是要靠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闵行有基础,有条件。多年以来,区委区*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闵行参与了上海市整建制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建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率先开展覆盖全区的“保基本、全覆盖、齐步走”的美丽乡村建设,率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先后承担两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率先在全区全面推行“村财镇管”工作机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始终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处于全市领先地位……近些年,“率先”、“领先”的字眼在闵行的“三农”发展中频频出现,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刚刚召开的闵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朱芝松指出:“闵行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关键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地实现乡村振兴,要让乡村振兴的目标更高一些,前景描绘得更好一些,继续走在全市发展的前列。”虽然闵行“三农”工作基础较好,但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要在面对新时代和人民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时,积极转变发展思维和发展战略,改墨守成规的“简装”应付为积极主动的“精装”交付,发展战略上从“保基本、全覆盖”转变为“建精品、显特色”,要带着感情,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获得感。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一步,我们认为,应该汇聚*府、社会、公众三方力量,合力铸造一把推动闵行建设的“金钥匙”,让闵行真正像其地理版图一样,发挥四通八达、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钥匙开启”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的魅力主城区和生态宜居城市“后花园”。
*府主导,精准施策,优化格局。
目前,闵行的乡村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例如,自然村数量较多,纯农地区的农业用地和农民宅基地零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建设用地难成规模,造成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相互制约,农、林、水相互争地的困局。要突破这些瓶颈,实现更高层次的乡村振兴,就必须由*府积极主导,在发展规划上做文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三区”划定的落地,借鉴江浙一带的做法,推进全区产业园规划和村庄归并规划,其中重点是完善保护村、保留村的乡村规划,优化保护保留村的生产生活布局,做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相协调,让闵行的乡村风貌特色与我们的主城区定位、江南水乡整体相协调,真正发展出几个拿得出手、叫得出名、具有闵行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和“江南村落”。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研究制定一系列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在浦江镇,我们聚焦大治河以南,规划建设一个规模约亩、以优质绿色和有机绿叶菜生产为主导产业的蔬菜产业园,并围绕召稼楼古镇沿线建设,发展旅游度假型农业;在马桥镇,我们将规划建设一个约亩的稻米产业园,传承和保留传统的马桥农耕文化,发展传统传承型农业;在吴泾镇,我们将结合吴泾镇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发展,展现园艺科技之智,打造具备苗木储备基地、生态型绿地、城市花卉储备用地、现代园艺推广基地四大功能的农业园区,发展体验参与型农业;在华漕镇,我们将以“科技+农业+生态+休闲”为内涵,创建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绿色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多元融合的科教型农业。
资源接力,统筹联动,深化发展。
闵行的基本农田不多,农业体量不大,从现状来看,我们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方面,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农产品低质化、同质化情况普遍,美丽乡村个性化不足,距离农业农村“精品精装”化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闵行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村的生活、生态功能不足,在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进一步深化闵行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认为,应该走资源接力、联动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找准农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制约点,在*策引领下淘汰落后产能,用社会资源资本接力,引进、培育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创建中。我们将在现有的“天寿”“城市”“丰叶”等品牌的基础上,打造闵行地标性农产品,并逐年提高绿色农产品认证率,将永南路蔬菜产业园重点打造成为农业现代高新技术集成区,以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为契机,提升闵行地产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其次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闵行的地产农产品产出量不大,发展的重点不在于保障供给,而是要充分盘活产业融合发展的氛围,借助各种社会资源、资本的力量去延伸农业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比如将农产品生产、销售与周边特色小镇、古镇、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等项目发展融合起来,构建与主城区环境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环境,让充满乡愁的特色农产品成为闵行乡村旅游的伴手礼和乡土风情的“代言人”,通过融合发展来形成传统一产与二三产业双促双赢、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目前,我们正在将乡村民宿试点作为工作“重头戏”:依托前滩“后花园”、郊野公园“桥头堡”的区域优势,浦锦街道丰收村正以“文创”“科创”“旅创”“乡创”为发展手段,打造集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民宿度假酒店、教育科普、观光娱乐、乡风村情、健康餐饮为一体,宜居宜乐宜游的“新型乡村复合功能型田园综合体”;吴泾镇正围绕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建设,将放鹤农谷景观生态园打造成上海第一家家庭园艺展示园林,将樱桃公园建设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休闲开放式公园,进一步发挥科普宣教功能。在试点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进一批符合闵行特色和定位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让闵行的农村成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旅游风景地,让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人们在闵行获得乡村振兴的新体验和新享受。
全民共建,全民共有,全民共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宗旨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是举全*全国之力,更是举全社会全民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举全民之力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为农村集体资产保驾护航的重要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下一步,一方面,我们要在全民共建上下功夫,要以抓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在健全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建引领下的“文化课堂”、“村庄风貌展示厅”、评选“最美庭院”等具体举措,培育良好家风、民风,举人民群众之力,巩固长期以来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打响美丽乡村的品牌。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全民共有、全民共享上动脑筋。推进民富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要在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发展模式。目前,在七宝,我们积极推进“九星”转型发展,通过产业升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在虹桥,我们创新“租税联动”经济管理机制,通过构筑监管新体系促进集体经济长效增收;在莘庄,我们建立“经济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促进集体经济保持增值。在这些试点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加快平台重组“轻装上阵”、积极归拢资产“盘活存量”、开展二次改建“焕发新生”、做实全程监管“扎牢篱笆”、实施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等举措,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帮助农民和集体经济创收增收的最终目标。
工作感悟
●闵行如果仅就“三农”发展去实现乡村振兴,是不够的,这是由闵行的自然本底和区位发展决定的。闵行的“三农”工作体量不大,农产品不再以保障需求为主,而是需要在标准化、优质化、生态休闲功能上立出标杆;农村不再以简单的干净整洁、治理有效为主要目标,而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既有田园气息、又有城市气质的“风景线”。接下来,闵行的“三农”工作,务必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站在更高立意上,去为闵行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战略服务,提升主城区生活品质。
●在推动这些工作时,我认为一方面要大胆构思,巧妙借力。闵行的地产农产品、美丽乡村要承载更多的“乡愁故事”,成为闵行传统农业文化的继承者和现代农业科技的代言人,要与现代服务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来延伸产业链,真正带动本地农民富裕起来。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民众、奉献社会。闵行的“三农”工作,要更多地与社会精细管理挂起钩来,不要将专业资源束之高阁,只就“三农”谈“三农”,而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治理,围绕发展“三农”事业,用心服务百姓,紧贴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时俱进地开展,做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三农”工作来。
微博:上海三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