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刺绣为汉绣分支,继承汉绣精髓,
图案丰满,富丽堂皇。
随着世代传承,又融南北针法,
兼具写实写意,气韵生动。
更有传承人独创打籽绣,
赋予绣品浮雕质感,
形成独树一帜的新风格。
织绣研修班花絮
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协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于今年6月20日—7月20日正式举办。传承人有来自江苏苏绣、河南汴绣、无锡精微绣、湖南湘绣、重庆蜀绣、苗族织锦、上海绒绣、上海宝山十字挑花绣等中国织绣方面的重要传承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中国工匠精神传承与复兴的潜在力量。
刘小红
大冶刺绣传承人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省级传承人。个人独创“双面打籽绣”技法,并进一步提升到“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独有之佳境,近年,再次创新发明了“巢针绣”和“双面盘金绣”的刺绣技法,至今无人解其中之奥秘。多次出访韩国、新西兰等国进行友好交流,并在韩国开办刺绣培训班,广受好评。
刘小红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从未想过,一根针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冶刺绣传承人刘小红用一根绣花针就绣出了自己的别样人生,征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她曾远赴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将中国文化大冶刺绣的魅力展示给国外友人,海内外的观众都对她精湛的技艺赞不绝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令人大开眼界。这次刘小红大师也受邀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主办的非遗织绣人员研修班,在接受采访时,刘小红大师正在和学生一起进行作品的绣制,穿针引线之间谈笑风生,一针一线的动作都万分娴熟,小红老师从艺多年,从当初靠摆摊维持生计的普通女工蜕变为名扬中外的刺绣大师,她的人生足矣称之为传奇。
命运使然,与刺绣结缘
因年幼一时大意弄丢了弟弟的绣花枕头,小红老师想要亲手再做一个还给弟弟用以赔礼道歉,小红老师的奶奶是当地有名的刺绣手艺人,因此她便央求着奶奶教自己刺绣的手艺,于是小红的奶奶便成为了她的刺绣引路人,从此开启了小红老师的刺绣生涯。因家境并不如意,每逢身边亲朋婚嫁,她都会亲手绣制一幅作品表心意,从学习初期屡屡被针刺伤到现在飞针走线,一切都是熟能生巧,背后隐藏着数十年的艰辛岁月,中间也经历过生存的压力,幸运的是她最终没有放弃刺绣。
作品《织巢鸟》
一针一线,绣出美妙生活
正是因为刺绣,扭转了她的命运,机缘巧合之下,小红老师将自己的刺绣作品在街市上摆摊,一幅作品《竹报平安》以元的售价卖出,小红老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便下定决心继续自己的刺绣事业,这样一绣便绣出了一片新天地,许多市民看到如此精湛美丽的绣品只能在街头摆摊售卖,心里说不出的心疼和惋惜,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流传百年的手艺,沦为此番境地实在落魄,于是纷纷提议小红老师开店,小红老师由此走上了七年的开店生涯,省吃俭用创办了自己的刺绣馆。
刘小红受邀参加由PACC策划在上海大韵堂艺术馆举办的“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当代非遗艺术展
有了安心刺绣的一方天地,小红老师能够一整天都静坐在绣架前潜心创作自己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绣出了名堂,年获得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在年8她的作品《青花瓷瓶》获得“七夕女红手”公益大赛铜奖,同年11月作品《戏猫》斩获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到现在家里的奖牌已经数不清了,随着申遗的成功,刘小红成为了大冶刺绣的传承人,带着大冶刺绣走出国门,在韩国赢得一众国民的认可和赞叹,在新西兰更是让外国人连连惊叹,没想到一根针能在一块布上做出如此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画来,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刘小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
作品双面打籽绣《青花瓷瓶》
《青花瓷瓶》绣品底部为玻璃纱,瓷瓶利用由深至浅七种蓝色蚕丝线绣制而成。技法为“双面打籽绣”,这是刺绣界中针法技艺的一大创新。绣品选材“青花瓷瓶”为传统的福寿康宁、龙凤呈祥等纹样。寓意万岁平安、如意吉祥。该绣品装裱于红木材质的台屏中,尊显古朴高雅之气。年11月《单、双面打籽绣花瓶》获得湖北省版权局版权证书。
年4月21日刘小红作品《全打籽双面绣花瓶》在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银奖和特别展示奖。
年8月4日,本人创新的作品《单、双面全打籽绣》在湖北省版权局登记,本人刘小红为该作品著作权人。
年5月刘小红作品《双面打籽绣》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年5月30日刘小红作品打籽绣《青花瓷瓶》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珍品二级。
刘小红在“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当代非遗艺术展”上同汪大伟院长讲解作品
精益求精,又融诸家之长
大冶刺绣属于汉绣的一个分支,沿袭了汉绣的特色。刺绣早在远古时期伴随着祭天礼器诞生,而汉绣更是因为巫风文化的盛行而得到大范围传播,大冶刺绣作为汉绣分支也拥有着浓郁的楚风汉韵。随着世代流传,大冶刺绣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南北刺绣的工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依旧秉承着汉绣“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作品大多富丽堂皇,绣线颜色以红、*、绿、蓝等亮色为主,图案有珍禽异兽、奇花佳卉、青山秀水等题材,色彩鲜艳、花纹瑰丽,针法以纹针绣、关针绣、润针绣、垫针绣为主,而绣品则有服装、被面、披风、枕套等生活实用品,也有屏风、折页、条屏等艺术观赏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作品《青衣》50X80cm
尽管大冶刺绣已发展的如此成熟,小红老师却并未止步于此,在掌握了大冶刺绣的精髓后还拜访了湘绣、苏绣大师,虚心学习其他绣种的针法,融汇诸家绣法之长于大冶刺绣之中,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新风格,因此小红老师的刺绣作品既具有湘绣的写实,又有汉绣的写意,形象逼真、气韵生动,别具一格。小红老师也独创了大冶刺绣的新针法——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双面打籽绣并将其提升到了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在荣获大奖的《青花瓷瓶》的创作上就运用了这一针法,赋予了作品浮雕的质感,令人耳目一新。
世代传承,刺绣温情不可缺
对于大冶刺绣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小红老师忧心忡忡,刺绣需要手艺人内心平静下来,沉淀自己,浮躁时是无法进行刺绣的,而现代社会,来自外界的纷纷扰扰实在太多,年轻人难以招架,再加上刺绣所得的经济效益也并不乐观,许多热爱刺绣但是背负着太多生活压力的人不得不陆续离开。
手工刺绣的生产力无法和机器相比,但手工艺品的一针一线都是刺绣手艺人用心血缝制的,里面包含的情感是机器所无法企及的。希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不会被冷冰冰的机器取代,为此刘小红也尽其所能多收些学生,希望能将中国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未来的子子孙孙都可以见到到美妙绝伦的绣品,欣赏到针线在薄如蝉翼的布上飞舞的场景,而大冶刺绣承载的民俗文化,也应当得到世世代代的传承,使得后代不忘本真。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字整理:刘梦月
文字排版:李雨轩
短片摄制:王珏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