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什么改革,分明是改朝换代
TUhjnbcbe - 2021/6/12 16:32:00

目前,有不少人拿当下来对比年。

没错,是有那么些相似,都遭遇了重大外部冲击后,一针又一针的鸡血(印钱),勉强让经济回光返照,也勉强让金融市场维持了充血肿胀。

但是,人们的焦虑并没有减轻,对未来依旧惶恐而迷茫。

要我说,胆子应该放大点,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时间尺度怎么能拘泥于十几年?

视角怎么能短浅到央行印多少票子?

年,明治四年,一个规模庞大的团体从横滨港起航,要去实际感受欧美现代化国家的真实形态。

这个由诸多维新派实力人士组成的团队,便是日本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岩仓使节团。

在归国后撰写的报告序言上,他们写到:

“中兴之*,乃古今未曾有之变革。”

认识到“未有之变革”的不仅有日本的维新人士,也有晚清重臣李鸿章。

然而,都是在西方开启的现代化压力下做出的回应。

为什么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和明治维新比起来,效果却有云泥之别?

百年前那场由近邻开启的维新运动,其实对理解当下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倒是有些有趣的启示。

1

年,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与其心腹幕僚赵烈文有一段著名的对谈。

那年是同治六年,太平天国之乱刚刚平定,捻*已是强弩之末,大清虽然缓了一口气,但王朝衰败之貌已浮出水面。

坐稳了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听闻首都治安不好,盗贼四起,百姓生活贫苦,很多妇女甚至都没裤子穿,他问赵烈文:

“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回答的原话是: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殆不出五十年矣。”

大意是,天下合久必分,假若中央权威不再,天下必将土崩瓦解,地方势必会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我推测不出五十年,大清就药丸。

后来大清并没有再活五十年。

四十四年后,明治*府在东亚确立了霸权,爱新觉罗家族却丧失了皇位。

也就是对谈那年,日本发生了“大*奉还”,即:

幕府第15代将*把*权还给了天皇,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

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换言之,日本的“殆”来的比大清更早。

论起来,从年“黑船来航”始,就已经“主威素轻,风气已开”。

虽说大*奉还结束了日本封建制度,但实际上,日本的封建制并不像中原王朝,比如西周那种封建制,更像是曹操控制汉献帝,把持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

把持朝纲的,就是日本幕府将*。

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掌握了全国的实权,成为最高统治者。

幕府下面有众多的封臣,封臣领地被称之为“藩”,相当于诸侯国,组成了日本封建时代的中央地方关系——幕藩体制。

▲来源:《岩波日本史:明治维新》

天皇则被架空,成了吉祥物。

既然成了摆设,为什么幕府不废了天皇,夺了鸟位呢?

与中国人一直秉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所不同。

日本天皇是有种的。

相传天皇是日本最早的神道教主天照大神后裔,注定要世世代代统治日本,做掉天皇要犯下百姓眼中的“弑神之罪”。

所以天皇就算丢了*权、行*立法权,宗教权还是没人敢名正言顺的夺了去。

这就是与儒家教义不同,儒家认为统治者必须符合圣人标准,以德行统治天下,假如皇帝有违天道伦常,那“彼可取而代之”。

这就是宗教伦理不同,所带来的“法统”不同。

然而,正是天皇这个法统,在明治维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国家的分崩离析。

正如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曾国藩,听闻赵烈文的大清药丸预言后不免大惊失色。

赵却解释到:

"君德正,然而国势隆盛之时,士大夫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已经很多。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简而言之,赵幕僚否认满清执*的合法性,也就是“得国不正”。

满清只能靠*绩来维持治理,与中国社会缺乏感情纽带,所谓诛戮太重,圣人很不爽。

所以,一旦满清中央*府出了问题,地方必然大乱,不会像东晋,南宋一样,还有一帮铁粉拥戴,保住半壁江山。

日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是打着效忠天皇的旗号,就可以起来造*府的反,且无叛国之嫌。

正是如此特别的体制,催生了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名场面——“下克上”。

2

年,大清刚赔了英法八百万两银子,日本这边就掀起了日版的义和团运动。

那年秋天,几名萨摩藩武士砍杀了三名英国公使馆官员,甚至还有武士因外国人误入其领主的队伍,便拔刀相向,当场诛服。

▲倒幕雄藩地理位置来源:腾讯新闻

三年时间,武士们发起了70多起暗杀,还有不计其数的公开冲突。

当然,砍杀的对象不仅只有外国人,还有那些企图与西洋缔结条约,打开国门的“国贼”,包括幕府的高层干部,甚至是宣扬“西洋艺术”的公知。

这些堪称日版粉红战狼的,主要是在幕藩体制下既无上升通道,又无发财门路,郁郁不得志的下级武士。

所谓下级武士,是儒家君臣父子等级思想日本化的产物,通过意识形态划分士农工商的世袭身份,从而阻断阶层流动的可能。

这是一种高明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种低成本的稳定,避免了资源匮乏的岛国走入内卷化。

但日本的“士”,并非士大夫,读书人,而是武士。

武士也有鄙视链,各级别之间不可僭越,*治社会待遇天壤之别,下士甚至见了上士,那是要脱了木屐,四肢伏地跪安的。

▲来源:《龙马传》

而下士起来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效忠天皇,可以名正言顺铲除所谓“国贼”。

“攘夷”,指排外,和天朝一样,日本同样认为自己文化优越,属于中央帝国,当然也要驱逐野蛮的西方“蛮夷”。

虽然下士们念的是“攘夷”的经,但真正攘的目标,却另有其人。

年,美国佩里将*带领的黑船来航,要求幕府结束锁国状态,一是要建交,二是要通商,按照西式的国际准则来处理国际事务。

幕府之所以锁国,主要为了限制潜在的敌人,比如藩国,会勾结“境外势力”,威胁其统治。

但锁国并不锁幕府,在长崎,鹿儿岛,对马,幕府还留下几个口岸,允许与中国和荷兰进行贸易。

一来垄断对外贸易利润,二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改革,分明是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