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温酒侃史就算是皇帝,他也顶不住啊
TUhjnbcbe - 2021/6/19 13:39:00

人似乎只要被捆绑在一起,就会产生掌控和改造的欲望。

父母想让子女“出人头地”,妻子想让丈夫远离“狐朋狗友”,丈夫想让妻子戒掉“不良嗜好”……因为“为你好”,想让他人做出改变,生发出争执和矛盾来。一切不符合自我头脑中想象预期的行为和现象,都是要改变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看“贤君”,真真是不容易了。

一想到“贤君”,就会和“从谏如流”联系在一起。

一般认为:君主贤不贤明,全靠贤臣衬托。好皇帝,大臣指出他的问题,就会立刻改正,典型代表如唐太宗与魏征。不听忠臣言的都是昏君,典型代表如商纣杀比干、夏桀杀关龙逄。

特别是关龙逄、比干因其死谏构建了千古忠臣的历史叙事,成为后世谏官的榜样。死谏成为人生追求,以直言为荣,骂的越难听名声越好,因谏而死成为无上的光荣。

细思,皇帝可太难了。中国古代针对皇帝的谏官可不少:从最开始的司过之士、纳言、大谏到汉代的谏议大夫,光禄大夫、议郎、侍中、中常侍、拾遗、补阙等官职,再到宋代甚至专置谏院。

批评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涵盖皇帝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端端的皇帝,平日里逗个鸟、宠爱个妃子都会被指责。他时时刻刻被监督着,被忠臣们规劝着,甚至被一心求死以博清名的臣子所谩骂。

不如想像一下,作为皇帝的你,有一天正在寝室打游戏,一个忠诚的臣子搬着棺材就到了你的门外,敲打着门窗,哭喊着:“皇上,您怎么能打游戏呢?作业写完了吗!PPT做好了吗?单词背熟了吗?棺材我都搬来了!您再玩游戏,我就死在您面前!”

娶妻

No.1

赵飞燕,与杨玉环并誉为“环肥燕瘦”,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皇帝非常喜爱她,想要立她为皇后。

《汉书》记载,谏大夫刘辅知晓后上书劝谏,言辞激烈被抓,群臣上书求情,成为名谏臣的代表人物。他究竟对皇帝说了什么?

大意:君王承顺天地则天降祥瑞,反之就会降下灾祸,武王周公这样的圣人即便收获祥瑞也还都战战兢兢的。现在国家屡屡出现灾祸!(我怀疑你在内涵)即便皇帝你天天反省自己,从有德之家族中选个妻子也都不一定能获得祥瑞,现在皇上您竟然还敢放纵地选个卑贱女子当皇后?俗话说得好:朽木不能作柱子,贱人不能作主人。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却没人敢说真话,为尽忠责,我不能不说啊!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

反对的主要原因是:赵飞燕的家族背景不够格。连带攻击皇帝无德灾祸不断还不知收敛……(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也让皇帝无辜背了很多锅)

大概是你找了一个对象,你妈训你这女孩/男孩家门不好,并且思维发散,上升到你怎么就不知收敛,一天天瞎玩,不务正业,才导致咱家一天天衰落。你看那谁家爷爷,当年那么勤奋,奋斗出这么大的家业,也没见他去谈恋爱。你别不爱听,我是为你好才说你……

皇帝听到感到有点头痛。鉴定完毕。

奏疏达人

No.2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张舜民。他是绝对的奏疏达人。

宋代注重中央集权,重文抑武,专置了谏院。不因言获罪的制度安排,造就了谏官们敢谏、善谏的风气,谏疏也是历代中最多的。

谏议大夫张舜民上任才七天,仅他一个人就给宋神宗写了60多封奏疏,荣获正直敢言的历史清名。……

舜民初用于元祐至元符末为谏议大夫,居职七日,所上事六十章。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六》

如果是发生在今天,有个人每天十几次反复说我的毛病,……嗯,开始同情宋神宗了。……

抬棺死谏

No.3

要问劝谏哪家强,乐运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乐运这个猛人的劝谏故事。他直接把棺材拉到了朝堂,当面数落皇帝。不成功便成仁,皇帝你就说你听还是不听。

他的话也非常狠:皇帝你独断专行、搜罗美女,天下怨恨;你还沉迷后宫,不见官员;出尔反尔,明明下诏减刑,反而更严厉;先帝多么简朴,死了还没一年,你就奢靡无度(你有愧祖宗);连天象都异常了,你还不知悔悟(老天都生气了)。再不改,周朝宗庙不会有杀牲取血的祭祀了(你国家都要没了)。

北周宣帝当然很生气,要杀他。还好有个叫元岩的人,跑去和北周宣帝说:乐运就是像通过死谏博取民生,陛下可不能上当。你放走他,还能显得有气量。

所以第二天皇帝专门召见乐运,说:“你实在是个忠臣。”还请他吃了一顿饭。

是个狠人

No.4

讲到奏疏,就不得不提到海瑞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海瑞是历史最有名的清官之一,在《万历野获编·补遗》中记载了海瑞杀女的故事:某天海瑞发现自己5岁的女儿在吃男仆给的糕点,非常生气:男女授受不亲,你饿死了才算我的女儿。小女孩真的在7天后饿死了。

因此,我对海瑞产生了阴影,无论是史实还是杜撰,都可见落后思想害人不浅。

这封鼎鼎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就是《治安疏》,究竟是什么样的谏言能够被称为“天下第一”?海瑞直接戳着皇帝的年号,祖安十级道:嘉靖嘉靖,家家乾净。

早期的嘉靖皇帝颇有“嘉靖新*”的美名,后期朝*日败。海瑞痛批:

汉文帝爱民、慈善、谦逊,虽为贤君,却醉心于玄老,耽误了*事。皇上,你觉得您和汉文帝相比怎么样?早期的您确实很强啊,可以说是超越了汉文帝,我们都对您抱有期待。(欲抑先扬)但人家汉文帝虽然没有实现大治,但也国库充盈,落得贤君的名声。您呢?志向还没推行多久,就跑去修仙了!不顾百姓大修宫庙;不理*务,卖官泛滥。不见儿子,猜疑臣下,也不看妃嫔,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三连批)自您登基以来,天下都大乱了。您堆钱奉教,也是绝了。您改个年号,天下人都这么想:“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谁看了不说一声绝?!)

实话也是实话,耿直也是真耿直,是个狠人!海瑞铺垫完了,直接痛批您现在比汉文帝差远了!退步退在哪了?好好想想吧:

您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都不满陛下很久了,这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不说,在背后议论您,你被臣子欺骗了!一意玄修,是你被妄念迷惑了!这样不免让人疑心陛下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

您有失为君之道,我来给您分析分析。一来圣贤哪里有长生不老的?您是被蒙骗啦!二来你既要人听你话,又要人尽忠,还指挥人乱修庙做错事,可不就吸引小人,使贤臣不可作为,最终祸乱天下?所以啊,您应该停止修道,反省改过,上朝理*,你为啥不这样做呢?为啥不施行仁*呢?专注朝*,您只要稍稍用心就行了,又不要多么劳心劳神。反而是修道,修了这么多年,你修出啥来了?

是个不怕死的。我看完都为海瑞捏把汗。

直言皇帝迷信长生是痴心妄想、而吏贪将弱、民不聊生都是皇帝不作为乱作为导致的。其心可敬,其为……是个狠人!

不出意外,海瑞就被入狱了。

魏管严

No.5

《谏太宗十思疏》也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一封奏章,特别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一句,直接使水舟之说变得妇孺皆知,成为中国古代*治思想和君民关系的一个重要隐喻。

魏征对太宗的劝谏都非常赤裸裸,而且真的是啥事都管……这恐怕便是真正的勇士吧。不愧被称为“千古第一诤臣”。

唐太宗给长乐公主的嫁妆多了,会被魏征谏止;

长孙皇后和太宗准备纳一名郑姓嫔妃,会被魏征谏止;

唐太宗想前往泰山封禅,还会被魏征谏止;

就连太宗责骂了臣子,魏征也会跑过来为臣子鸣不平:“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不知何罪而责”,您没理由责骂他们!最终,“上甚愧之”。(《资治通鉴·唐纪第十二》)

后来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后悔,感慨若魏征活着,定会劝阻他。但事实上,诸遂良、房玄龄都曾劝阻。

但奇怪的是,太宗似乎是“魏管严”。就连自己下的征召十八岁以下男兵的诏令,都能被魏徵接连拒签四次……

皇帝气的直接找魏征:“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魏征最后还是不给通过。(《资治通鉴·唐纪》)

谏臣当做魏征,排面!

在劝谏历史中,谏官多重气节,追求清名,随性仗义执言,忘记了劝谏真正的目的在于说服。

特别是很多言官精通反讽、阴阳怪气、抬杠等绝学,一骂骂一片,更有甚者表面无谓生死,实则只为一己私利。

有些劝谏的逻辑,放到今天的时代看,说是无理取闹也不为过了。这种劝谏,别说皇帝了,普通人谁听着会舒服呢?或许这也是谏院后来被废除的原因之一吧。

但正是这些现在看起来有些傻气行为,折射着古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

就算是最得贤名的唐太宗,在《贞观*要》中也有多次怒而杀人的记录,比如因喜爱的骏马无病暴死而迁怒杀害养马宫人(《贞观*要》卷二)。

君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判案“取舍在于爱憎,轻重由乎喜怒”(《贞观*要》卷五),以至于犯事的罪人“得付法司,以为多幸。”(《贞观*要》卷五)

纵观中国历史,英明的皇帝凤毛麟角,而如唐太宗一般,因圣明而青史留名的君主尚且有滥用权力的多次记录,侧面可见规范和制约皇权使用的难度。

能做到“从善如流”这个地步的,怕只有孔子口中“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了吧。

青莲

酒逢知己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酒侃史就算是皇帝,他也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