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长,祖上姓韩,和我们大部分行长一样,既没有字,也没有号,只有一个名,叫子文。不过,我猜,以他的性格的,大家若称他为Tse-venSoong,或许他会更乐于接受。为啥宋行长姓韩,而我们却不叫他韩行长?皆因其祖父韩鸿翼先生是一个颇有文化修养的商人(故当地人称其为“先生”而不叫“老板”),年宋行长祖母的弟媳的弟弟从美国回家乡招收学徒,韩先生便将其九岁的儿子韩教准送给其作义子,韩教准因此改名为宋嘉树,宋父到波士顿学做茶丝生意后经历一番曲折进入杜克大学、范德堡大学学习神学,又得了一个教名称之为查理宋。宋父年回国后传教、经商,曾担任过胡适的英文老师,故而宋行长就跟着其父亲姓宋了。
我原来以为宋行长是吃着文昌鸡长大的,因为史料记载他是海南文昌人。不曾料翻看的资料多了,才知道他是年出生在上海、估计是喝牛奶面包加牛肉长大的。尽管那时还是晚清,魔都却已经是魔都了(虽然才正式被称为魔都),因而他比所有的文昌人都要幸运,有着良好的教育机会,在家庭教师教几年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从少年班、预备班一直学到年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年硕士毕业便在纽约的花旗银行谋得了第一份工作:一个协助处理中国汇款事务的普通办事员。此际的T.V.Soong一边实践着金融业务,一边到哥伦比亚大学听课,最后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此时已是年了,天朝进入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后的第三个思想大开放时期。
宋行长大概觉得该是人生开挂的时候!23岁的他一拿到博士学位就拉上他的妹妹宋美龄回国了。然后,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次年,宋行长经“亲戚”推荐才谋到一间公司的“英文秘书”一职,入职时间根据史料推测大概是在年6月15日,入职时的职位名称叫“替行代理经理处西文秘书”,一个月后转为“随同所长学习办事员兼代经理西文秘书”,你可别看到职位名称这么长就以为是什么高级职位,其实啊,那就是今时今日的“见实生”而已。
但是宋行长入职的这家公司在当时就真的非常牛了!话说年8月,张之洞兴建了汉阳钢铁厂和开办了大冶铁矿,但直到年这个“官督商办”的钢铁厂仍不赢利,身为大清邮传部右侍郎的盛宣怀便将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完全商办”的“汉冶萍铁厂矿有限公司”,盛亲任总经理。时来运转,年一战爆发,汉冶萍公司大发战争财,赢利万两白银,所以这个公司的工资福利就好得不得了,据说,仅有四五个人的秘书科光年终奖金就达高达50万两白银!所以,宋行长回国谋职,当然也想去这样的公司啦!只不过,据史料记载,宋行长入职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时月薪只有个大洋,那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当于当时萍乡煤矿一名井下矿工的收入而已。
至于这个“亲戚”是谁,至少有三个说法,一是说他大姐宋霭龄曾任盛家五小姐盛关颐的家庭教师的缘故而向盛推荐的,另一说法是宋的娘舅倪锡鬯当时就在汉冶萍公司商务所任所长,这才将自己的外甥弄进公司作了个秘书,还有的书籍(如《民国金融之父宋子文》)说是宋行长他老爸宋嘉树介绍的。不管是那个渠道,总之就是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啊。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风流倜傥血气方刚的名校博士宋行长,哦那时该叫宋秘书,当然也不能例外,一个18岁的妙龄少女的出现在宋秘书面前,她是不是宋的初恋我就不知道了,但这个少女却是让宋秘书变成宋行长(有关宋行长的情史咱稍后再扯)的导火索,所以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尽管这个女人可能鼓励你也可能是刺激你的。
因为此女,宋行长被棒打鸳鸯,自此离开了汉冶萍公司,在短暂逗留武汉后回到上海,此后的二三年间,宋行长到底了干了些什么,史料没有准确的记载,各路传记的描述就非常混乱了,有的说到联华商业银行任总经理(我只查到民国天津有家联华银行,而且还不是联华商业银行),有的说自己开办(有的说是任职于)大洲实业公司与神州信托公司,还有说是到了华义银行任职……综合起来看,大概就是这短短几年,宋行长摸爬滚打在上海滩金融界吧。
这么个名校的海归博士老在上海滩练摊也不是个事啊!
你这么想,人家宋行长他二姐也是这么想的。机会终于来了,年2月,陈炯明被赶出广州,二姐夫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权并成立陆海*大元帅府,出任大元帅,宋行长此际就在二姐的推荐下南下担任二姐夫的英文秘书,要知道,这个职位的前任可以大姐蔼龄、二姐庆龄,不可谓不重要,尽管有点闲得慌,但可以每天与南方*府的大人物接触,宋行长迈出了继原生家庭、求学时期之后第三个人脉大积累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极大的熟悉了*府运作的程序,宋博士苦学多学的理论终于有机会与实践相结合了。
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快就擦出火花。二姐夫打天下需要钱,要钱还有什么渠道比办银行来得快啊!经济学博士终于可以展露了他财*金融的才华,刚到位一个月余的宋秘书就被任命为中央银行筹备员,筹备仅仅一个月,南方*府宣布中央银行成立了!尽管此时宣布的行长是林云陔(原名林公竞),但林行长只担任了一个月行长即辞职云做他的高等审判厅厅长去了,故实际管事的是宋副行长。次年8月,宋副行长转正,成为南方*府最年轻的内阁大臣,8月15日,天朝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央妈”宣告开业。这是历史性的尝试,掌门人宋行长在广州这段日子,很少被人提及,甚至财*金融史也不愿意多给几点笔墨,但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我觉得有必要把零星的碎片拼接一下。
孔子曾经曰过:“三十而立”,年方三十的宋行长此时执掌金融大权,他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宋行长走马上任,举目一看,我的乖乖,这都是些啥烂而又乱的摊子啊,完全不是他书本上所描述的情况,让他深陷留下来干还是拍屁股走人的困境。
首先是*局复杂,成事不易。当年*阀混战,二姐夫已是第三次在广州成立革命*权了,前二次都失败,这一次能否成功?那谁知道哇!在年仅30岁的博士需要在如此复杂的*治时局中谋生存已经不易,还想着见缝插针建立一番事业?Youcanyouup,nocannoBB!
其次是金融环境错综复杂,外资把控金融核心。*局都不稳更何况财*金融的局面?广东省内的银行倒也不少,只是叫得上名字的都是外国人把控的,数数有英国佬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有利银行,有日本*子的台湾银行(没骗你,确实是小日本的),他们非但实力雄厚而且其所发行的货币已经渗透至全省各地的各行各业,正坐割“货币税”的韭菜!属于本土的有嘉华银行、东亚银行等银行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钱庄倒是有数百家之多,但那能算是金融机构么?真正官办的商业银行倒也有一家,那就是广东省银行,曾于年8月、开办10月就停过,后来二姐夫将其名字加上“省立”复办继续发钞,人人都知道信用是银行的立命之本,这种官办的银行谁还敢信啊,实际上早就名存实亡了。
再次金融市场混乱不堪,货币发行五花八门,百姓无所适从。既有银两、银元、铜钱等硬通货,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纸币不仅有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又有省立广东省银行发行的纸币和毫银,市场上还流通着各个钱庄发行的银票,更可怕的是毫银还有新旧、轻重之分,到底谁才是流通货币,专业人士都傻傻分不清,更别说百姓了,向来商贸发达的广东,财*金融不得不说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没钱。你要没学过金融,那就会和日后成为宋行长妹夫的蒋介石蒋委员长一样,对着宋行长发飙:“你TMD是堂堂央行行长,没钱你不会印啊!”(大意啊,非原话)。筹建央行这个南方*府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宋行长先是找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经理贝祖诒,希望老贝能融资个万元。本来,中国银行就是在宋行长的二姐夫在年出任南京临时*府临时大总统时,对原大清银行进行改组而成立的,想来借钱不是容易的事么,更何况这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中国银行当然也不是个事,但问题是中国银行的总行在北京,那时可是北洋*府的地盘!好在中国银行总行的副总裁是张家璈,此公老谋深算,全国混战时期搞做企业的谁也得罪不起,不想开罪于南方*府以免绝了自己的后路,就密嘱贝祖诒答应承借50万元好了。宋行长这才拿到50万元,又好气又好笑,更多的是无奈,只好请二姐夫亲自出面以南方*府的名义向苏联借款0万元,勉强把中央银行张罗着开业了。
门是倒是勉强开了,可面对如此的烂摊子,履新的宋行长怎么办?
不避难,方能克难。成长于美国的宋行长此际展现了与他那些深受中国旧式官僚影响的同事完全不同的一面,盘点了一下,以下几招可能是现代的财*金融业人士习以为常,但在当年却是非同寻常的招数:
第一招,坚持制度先行,筑牢财*金融的根基。宋行长亲自主持制订央妈条例七条、央妈章程六章三十八条、央妈组织规程十二条,这些制度可是对照着当时最潮的西方货币银行学说结合民国实际来制定的,这种与国际接轨,不可谓不是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一次重要实践,比如对*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作了明确的划分,宋起草的条例规定:
“
*府不得向中央银行任意支借现款,如贷款与*府,应以有确实抵押品或担保而用诸生利事业者为限,其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20%,偿还期不得逾6个月。
”
可见,宋行长认为,即使是*府自己创办的银行,*府也必须遵循金融领域的运作规律,而不能将银行作为提款机随意支取。宋行长的这一原则,是导致其日后与妹夫及众*阀头目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真是书呆子!
上述的制度均呈报大元帅审阅并以*府的名义发布,为后续执行夯实了强有力的基础。
第二招,运用*权力量确立中央银行“央妈”(金融中枢)的地位,迅速统一了货币发行和流通,确保货币支付职能的特别地位。宋行长向当地小金融机构借了18万元委托美商代印了一批钞券,宋行长认为要让其流通,首先*府要作出表率,宋行长亲自撰文呈报给*府,要求*府规定所有公私款款项出纳均应使用央妈发行的货币,同时对征收的各种田赋、租税等一律只收本行货币,大元帅两天就批复了宋的报告,指示财长叶恭绰和省长廖仲恺,公饬各财*机亲及毫民一律使用央妈货币。次年2月,*府颁布《取缔外币条例》,规定:
“
所有市面直接交易,概以国币为限,不得行用外币。
……
凡人民向征收机关缴纳田赋厘捐及其他公款,务须一律缴纳国币。
”
此外还规定,对于机关及商民以低价收买或拒绝使用中央银行纸币者,须令“即行查拿严办”。宋行长用革命*权的保护和强令中央银行货币的发行、流通,这是硬的一面,而软的一面,则是宋行长下令在广州西关荣巷口和永汉北路设立两个发行兑换处,早上八时至傍晚六时随时交易,另外还委托八家信誉好的商业银行代理中央银行的兑换业务,迅速让中央银行的货币在市面上站稳脚跟。
第三招,铁腕手段维护央行的信用。宋行长一再强调“货币流通全恃信用”,因而发行货币坚持要有相应的现金(毫银)作为准备金,而不是随意向市场投入钞票。有几个事件足以说明宋行长的对货币银行学说的坚持:
一是以有法例在先为由严词拒绝*府各部门的借款,大元帅在世时尚此如此,年3月12日大元帅孙中山去世后,南方*府各个部门、方方面面更是纷纷叫嚣经费不足,并向矛头指向中央银行,认为放着印钞机不用是为迂腐,但宋行长坚决以“大元帅有遗训”在先为由而拒绝,承受了巨大的*治压力;
二是大元帅去世才二个月,滇、桂*阀刘震寰、杨希闵以需要解决*饷为由强行向中央银行“借款”60万元,宋行长当机立断,一方面宣布中央银行停业,一方面迅速将准备金转移到安全地方,刘、杨叛乱很快被平息,央行恢复营业;
三是屋漏偏遇连夜雨,宋行长失去最大的支持者二姐夫,刚平息刘、杨叛乱,8月20日省长廖仲恺又遇刺罹难,宋行长面临着巨大的*治危机。然而,由于书呆子般的坚持货币发行的十足准备金制度,发行的货币本来就受到机关和部分*阀财团的冷落,廖遇刺更是让广州城内谣言四起,商民由此纷纷到中央银行挤兑毫银。宋行长一方面通过媒体向社会表态,中央银行储备十足,以稳定民心;一方面下令在各营业网点延长2小时关门,以便商民兑换,而且是有多少兑多少不加任何限制。在兑出现银40万元后,挤兑风潮停止,中央银行信誉迅速攀升;
四是履行中央银行“银行中的银行”的金融中枢职能。历经磨难,中央银行在广东站立了脚跟,管理其他商业银行逐步被宋行长列入了工作日程。年8月1日,宋行长宣布“流行市面为数甚巨,且价格坠落,几等于零”的广东省银行、中国银行钞券按面额三折收回,且对信用破产的省立银行进行清理。这些措施的行使,说明宋行长所领导的中央银行在广东省的范围内达到金融中枢的作用,已经足以维护广东省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的水平。
通过以上的措施,仅用一年四个月的时间,中央银行每月周转总额即突破1亿元之巨,足足比之前增长了5倍;发行货币0万元,是成立时的倍。以毫银兑换中央银行纸币的商民甚至还愿意支付手续费(贴水),足以说明中央银行的信誉得到市场认可。宋行长的财*金融能力从此为国人所知晓,奠定了他作为民国金融之父的江湖地位。
年11月,宋行长陪同二姐离粤北上,随后设在汉口的中央银行,以及在年11月在上海设立的中央银行。宋行长自此与革命的道路越走越远,在此不表;宋行长在广东省期间还在财税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在此亦不多言。
宋行长在广东担任行长的期间虽短,但*绩突出,可圈可点,除了时势造英雄的特殊原因外,我认为以下三点是最值得我们身为父母的人思考:
一是家庭教育真的很关键。宋父在美成大,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徐光启的后裔,其父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母亲虽未留学海外但亦曾在培文女子高等学堂接受教育,因此宋行长自幼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在众多的历史片断中,我所读到的宋行长与其他民国官僚的圆滑、八面玲珑而又外强中干是绝缘不同,按规矩办事,做事绝不拖泥带水;
二是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宋行长在海外求学五年余,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经济理论,从而也养了制度先行、按流程办事的习惯,培养了他独立率直、开明务实的人格,练就了他极佳的英文水平,为其日后执掌外大大权奠定了基础;
三是同学真的很重要。五年海外求学经历,结交了不少美国友人,尤其是在哈佛、哥大的经历,其校友遍布美国*界,为宋行长后来的路发挥重要的作用。后为此挡子弹作了替死*的唐腴庐是其哈佛同学,印钞局长席德柄、抗战名将孙立人等人均因有相似的经历而成为宋行长后期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重读历史,往往收获意外。这年盛夏,我因工作上的原因于某日徘徊在省城沿江中路,暮然发现一座只有两层高的楼房前面的、一头石狮子屁股后面的、墙脚贴着一块并不怎么显眼的大理石,上刻“中央银行旧址”,定睛一看,这里还不仅仅只有一个牌子,另一只狮子屁股后面墙上还有一块镶刻着“中国银行大楼”的牌子,狮子头顶上方的墙上金漆刻则是本朝的宇宙大行“广州市第一支行”,再抬头一看,不得了,屋顶几个锈色斑斑的大字是:中国人民“很”行!
嗯,这一定是有故事的小楼。顺着这一条思路,不仅仅是知晓了小楼的首任主人宋行长的一些故事,更多的是揭开了我对这段财*金融史的新认知。
常思常新,果真如此。
年7月21日,广东中山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