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BIM为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l
TUhjnbcbe - 2021/7/8 9:13:00
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十三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到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适应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后世博效应。五年间,全市共建设重大工程项,新开工项,基本建成91项,完成投资超过亿元,与“十一五”同期相比投资增加2.5个百分点,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其中,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功能完善、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共安排建设项目93项,投入资金超过亿元,约占全市重大工程投资58%,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成效:1、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对接航运中心、提升枢纽能级。“十二五”期间,市重大基础设施积极服务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内河航道整治、浦东虹桥国际机场改扩建、新建跑道、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稳步推进。航道项目完成投资约.5亿元,推进大芦线二期、杭申线、*浦江上游段、赵家沟东段等航道整治;机场项目完成投资约90.4亿元,浦东机场T1航站楼改造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等基本建成,第五跑道加快建设,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全面推进;铁路项目完成投资约43.6亿元,基本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上海西站地下南北通道等,推进建设沪通铁路(南通-安亭)上海段等。二是服务城市功能、建设立体交通。“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发展和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城市功能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道路项目完成投资约亿元,北横通道启动建设,虹桥商务中心配套道路、公交枢纽等加快推进;越江通道工程完成投资约89亿元,基本建成崇明至启东长江过江通道、*工路越江工程、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等,积极推进长江西路、周家嘴路、龙耀路、沿江通道等越江工程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完成投资约亿元,运营线路15条,运营里程公里(含磁悬浮),开工建设14号线、15号线、18号线等新一轮轨道交通项目。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环境。“十二五”期间,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点推进一批垃圾处置、雨污水处理、绿化环保项目。垃圾处理工程完成投资约41亿元,“一主多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初步形成,老港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建成,松江、奉贤、崇明、闵行、嘉定等郊区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污水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3亿元,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白龙港南干线、石洞口污水处理升级改造等污水输送干网和处理基地建成,为实现全市污水设施改造达标提供支撑;绿化工程完成投资约0.4亿元,全面推进外环生态林带建设。四是加快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十二五”期间,围绕城乡均衡发展和功能疏解要求,郊区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连接中心城和郊区的主要道路网络。道路工程完成投资约亿元,基本建成S26东段、S6公路、嘉闵高架北延伸、嘉闵高架南延伸等项目,一批区区对接道路实现通车;大型居住区外配套项目共计项,完成投资约亿元,基本建成项目77项;重点区域、郊区综合市*道路项目完成投资约亿元,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配套项目、崇明东滩开发、东西通道工程等建设。五是立足城市安全、保障运营需求。“十二五”期间,关系到城市安全运行的水源、排涝、防汛、能源等基础保障设施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源保障和供应完成投资约亿元,基本建成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青草沙水源地南汇支线等项目,开工建设*浦江上游水源地等项目,初步构建“两江并举”四大水源地格局;城市防汛工程完成投资约7.5亿元,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重点河道和泵闸改造等项目;电力工程完成投资约亿元,建成投运7项千伏输变电项目、70余项千伏输变电项目;高等级燃气干管工程完成投资约34亿元,基本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安全储备基地、崇明岛天然气管道工程、五号沟LNG站扩建二期等项目。

2、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取得新成效

年,市*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8号),完善市重大工程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建设管理要求。市建管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优化本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实施细则的通知》(沪建管联[]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审批工作的通知》(沪建管联[]号)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浦东、普陀、奉贤、青浦等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市重大工程协调工作机制。市级成立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委办局、各区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市重大办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市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区级成立区重大工程协调推进机构,负责协调推进本区域承担的土地房屋征收、配套建设及矛盾化解等工作,接受市重大办业务指导。二是优化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根据“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限时办结”要求,市、区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在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社会保障、建设管理等审批方面,创新突破,提前受理,并联审批。市重大办建立审批信息跟踪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同时,建立项目前期审批协调平台,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推进房屋土地征收腾地。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重大办协调推进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房屋土地征收工作机制,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组织定期会议,破解瓶颈难题,研究相关*策。初步形成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收房源调配机制。四是加强项目风险要素管控。加强以交叉施工为抓手的重大风险源要素管控平台建设,做好工程文明施工、安全、质量等综合管理。积极推进试点应用BIM技术,开展S6公路、嘉闵高架等项目装配式施工试点。对于社会风险评估等级较高的项目,完善“市区联动”矛盾化解机制,建立从项目规划方案到实施运营阶段的全过程预防化解平台,明确责任、整合资源、畅通渠道、落实措施,化解一批重大社会矛盾,保障一批重点项目有序建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策。目前本市初步形成的项目前期“快速通道”,还存在操作口径不统一、责任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需要研究明确有关操作办法。二是需要进一步理顺协调机制。市重大办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协调重点和界面划分不清,有时力量分散、多头协调,需要厘清协调层次和推进重点。三是需要进一步破解瓶颈矛盾。当前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落地难、征收腾地难、成熟度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邻避效应”时有发生,需要提前研究,优化方案,注重细节,做好预案。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近阶段,项目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压力突出,大型机械、管线交叉等重大风险源管理量大面广,文明施工要求高,施工对道路、管线、绿化等占用影响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重视日常管理。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一是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肩负新的使命。“十三五”期间,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加快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推进,上海在基本形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基础上,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重点将聚焦于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人口、就业、城镇均衡协调发展,为迈向全球城市奠定良好基础条件。面对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和本市城乡发展的要求,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新的机遇,又是新的历史使命。二是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约束。上海城市发展面临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四条底线,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负增长、生态用地只增不减、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红线。面对约束趋紧的发展条件,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统筹谋划、资源节约、保住底线、科学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城乡建设和管理进入新的阶段。上海持续大规模、高强度城市建设阶段已经过去,城乡建设和管理将以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和有机更新转变,建设行业发展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管理引领建设”成为工作主线。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城市建设管理规律,充分体现全生命周期、低影响建设、绿色化施工等理念。四是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城市管理正从传统的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社会文明和生活品质将越来越高,要求工程建设必须更加安全、绿色、迅速、高效。面对新的要求,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率先引领示范,更加注重和保障工程安全生产,控制影响范围,加强文明施工,提高科技含量,应用创新工艺,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对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十三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紧紧围绕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牢牢把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坚持服务大局、聚焦重点,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发挥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推动城市配套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推动绿色生态和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区域布局和城乡发展日趋均衡,推动城市文明和安全运行更加有序,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服务大局和以人为本相结合。要服务于“四个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功能需要,加快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接国际化大城市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同时,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重点推进民生需求迫切的项目建设,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符合市民需要。二是全面均衡和聚焦重点相结合。要立足城乡一体和均衡发展的要求,加快市重大基础设施均衡布局,着力增能补弱、打通节点,“补短板、守底线”,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土地、资金等有限资源的统筹安排,聚焦重点区域发展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效能和作用。三是效率优先和依法合规相结合。要紧紧围绕民生关切、功能需要和实施必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推动和保障功能性、关键性的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要坚持建设流程的依法合规,注重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深度,提高基础设施项目成熟度,为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开工和有序建设打好基础。四是*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要更好发挥*府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项目协调和推进,构建市区联动、部门衔接的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放开市场化主体进入*府投资领域,加大PPP等创新探索,保障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推进。

(三)项目选取

“十三五”期间,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选取条件:符合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方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专项规划,为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个及以上系统性强、关联度高、区域集聚的项目可打包列入,一般总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主要有综合交通项目、水务水利项目、绿化市容项目、大居外配套项目、能源项目等。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构建“网格化、组团式、多中心、集约型”城市空间格局,突出“管理引导建设”主线,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绿色化水平。到年,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服务功能,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城乡一体、科学智能、面向未来的网络体系。2、主要指标:“十三五”期间,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项目不低于50项、建设项目不低于项,完成投资不低于3亿元;积极采取低影响建设措施,文明工地达标率超过90%,文明工地“升级版”创建率达到50%以上;全面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中心城区装配式施工用率不低于75%。

三、“十三五”建设管理主要任务

(一)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枢纽功能

加快建设航空枢纽,新开工浦东机场南机坪和东机坪扩建、浦东机场三期扩建、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综合改造市*配套一期等项目,推进建设浦东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第五跑道,虹桥机场东航基地(西区)二期配套工程、T1航站楼改造和交通中心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推进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新开工长湖申线航道整治、平申线航道整治二期、苏申内港线蕴藻浜桥改造等项目,加快杭申线航道整治、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赵家沟东段航道整治、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建设铁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新开工沪苏铁路(上海段)等项目,推进沪通铁路太仓至安亭段、太仓至四团段、沪杭客专三、四线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

(二)服务城市功能,完善市域交通

以“加强衔接、完善网络、提升效率、引导需求”为导向,完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道路项目建设,新开工*工路、济阳路快速化改建等项目,推进北横通道、虹梅南路通道、北翟路快速化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加密跨河和越江交通设施,新开工龙水南路、江浦路等越江工程,推进周家嘴路、沿江通道、龙耀路、昆阳路、昌平路桥等越江跨河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新开工轨道交通“补短板”等项目,推进5号线南延伸,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三期,14号线,15号线,17号线,18号线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

(三)服务绿色低碳,打造宜居环境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新开工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郊区郊野公园建设;新开工虹桥污水处理厂、泰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推进28个排水系统、*浦江上游水源地,泰和水厂扩建以及石洞口、白龙港、竹园等污水厂提标改造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新开工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推进闵行、松江、奉贤、嘉定、崇明等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投资约46亿元。

(四)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

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区倾斜,加大郊区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新开工S3公路、G车亭、亭枫段改建、嘉松公路、大叶公路-叶新公路,墨玉路-山周公路-千新公路、G改建等项目,推进嘉闵高架、沪宜公路、诸光路通道、S26公路入城段、S7公路、昆阳路-浦卫公路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继续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配套工程项目。

(五)服务城市安全,保障能源需求

构筑城市防涝体系,新开工苏州河深层雨水调蓄隧道(试验段)、吴淞江行洪工程、新石洞口等水利泵闸工程,推进大泖港上游河道防洪工程(一期)、大治河东闸外移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82亿元;加快电网网架建设,新开工临港海上风电、漕泾电厂二期等项目,推进0千伏特高压(上海境内)、千伏、千伏输变电站和电网工程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亿元;完善天然气干网格局,新开工五号沟LNG站-临港首站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项目,推进上海LNG二期工程、临港-上海化工区天然气管道工程、浦东-长兴-崇明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项目,项目预计投资约71亿元。

(六)服务城市管理,注重低影响建设

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应用BIM技术,积极探索设计、施工、运营全寿命周期建设管理模式,引导推广标准化、集约化、模块化、装配式施工。至年,中心城区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项目高架区间禁用满堂脚手,预制化构件应用项目数占项目总数不低于75%。积极推广低影响建设,强化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责任,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减少占用道路交通资源,减少绿化征用和搬迁工作,严格落实文明施工措施,“文明工地”达标率超过90%以上,积极推广文明施工“升极版”,创建率达到5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在继续推进前期审批、征收腾地等协调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跨系统、跨行业协调推进机制,利用好市重大工程前期审批信息系统,做好协调、跟踪、督促、落实工作。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分解各区征收腾地任务,对突出问题,加强目标管控,注重解决共性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同时,把协调推进落实成果与责任部门、各区*府、建设单位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优化前期审批手续

按照“快速、简化、下放、取消”的要求,试点研究前期审批和证照办理三大清单管理模式,即《重要节点管控清单》(节点清单)、《前置要件目录清单》(权利清单)、《限时办理责任清单》(责任清单),积极试行项目前期审批会审制度,定期梳理和分析审批进展情况。同时,加强项目评审工作,做到“限定时限、一次评审、一次补充材料”,提高评审效率。

(三)进一步加快项目征收腾地

强化各区*府主体责任,市*府与区*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市重大工程前期征收腾地计划和时间节点,完成征收腾地工作。研究完善征收腾地制度,建立矛盾化解快速通道,加强规范协议征收管理。统筹做好征收腾地动迁房源管理和供应。研究试行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土地储备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建设

根据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研究建立市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提前谋划和启动前期工作,实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加强对建设项目成熟度评估,依据项目成熟情况,确定市重大基础设施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储备项目。同时,建立项目成熟度评价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五)进一步强化建设影响管控

通过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加强技术方案研究、控制周边规划条件、用地可行性和社会风险预判等研究工作,减少工程实施阶段方案变化引发的矛盾。根据项目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研究制定相关*策,采用多种处置方式,稳妥解决。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风险防范和舆情应急机制,加大工程规划、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由*府部门、建设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多方参与的、建设热点科普知识宣传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考核

加强目标管理考核,以季度工作计划作为目标管控里程碑节点,跟踪计划落实,注重过程检查,强化目标实施进程分析,建立落后项目(工作)重点推进制度,有效消解计划与实施差距。完善重大工程考核评价操作办法,分值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聚焦。研究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各条线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附表

相关资讯推荐阅读

华筑建筑科学研究院总部及分部

1

北京总部

公司:北京华筑建筑科学研究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BIM为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