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全网都在解读作文,鲜有分析其他板块内容。昨天,我做完了新高考一卷,今天看到有老师将网上的答案发到群里,比对之后,特别疑惑的是第12题。题目如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争议的地方在于B和C两个选项。下面分别陈述。首先,看B项。与此表述相对的原文内容是: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原文仅仅说“安用重法邪”,哪里用得着实行酷法?也即,这样的偷盗行为,只需要“减轻赋税”等方式即可。而选项说“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并没有提及严刑峻法是否能制止偷盗行为。不采用,并不是不能达到。其次,看C项。与此表述相对的原文内容是:上闻景州录事参*张玄素名,召见,问以*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选项的意思是君主专权,导致下谀上蔽,为因果关系。而原文“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这句话意为即使能够做到得失各半,犯的错误已经很多了。这样从句意来看,并没有导致之意。仅仅表达在君主专权之外,再加上“下谀上蔽”等因素,加快了灭亡,为并列关系。你选择什么呢?快快分享一下你的解读到后台。人生过处唯存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