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轮复习必修五逍遥游
TUhjnbcbe - 2021/8/13 2:5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一轮复习‖必修五《逍遥游》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6.逍遥游挖空练习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固定句式:)”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ɡ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文化常识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一仞为八尺,汉制一仞为七尺。

3.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三、巩固练习(注:本部分与挖空有重合之处,可酌情删减)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2.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 (“”通“”)

3.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

4.此小大之辩也 (“”通“”,)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通“”)

(二)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一种哺乳动物

2.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羊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文: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

(三)一词多义

1.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过小孤山大孤山》)()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2.置置杯焉则胶()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过小孤山大孤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3.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歌以咏志(《观沧海》)()

博闻强志()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4.视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虽然,犹有未树也 ()

2.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2)彼于致福者 ()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翻译: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翻译:

3.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

4.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

5.彼且奚适也?()

翻译:

6.去以六月息者也。 ()

翻译:

(六)语句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

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翻译: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翻译:

(七)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四、情景默写

1.《庄子·逍遥游》开头写到鹏背之广阔,接着又以“,”两句,用比喻的方法写它奋起而飞时的英姿。

2.《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3.《庄子·逍遥游》中“,”两句,用船和水的关系说明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4.《庄子·逍遥游》中“,”两句,用风和翅膀的关系说明大鹏展翅需要凭借大风才行。

5.《庄子·逍遥游》中“,”两句,用杯水和芥草的关系说明水多则浮力大的道理。

6.《庄子·逍遥游》中以“,”两句说明水少就没有浮力,船重则易搁浅的道理。

7.《庄子·逍遥游》中以“,”两句说明小智慧不能和智慧相比,寿命短的不能与寿命长的比匹

8.《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9.《逍遥游》中庄子用“,”两句,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生命苦短的道理。

10.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的宋荣子,并赞扬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11.庄子在《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12.《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他也有局限,文中体现他局限的两句是“,”。

13.《庄子·逍遥游》中强调人要精神自由,就应该完全超脱物外,其中说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的两句是“,”。

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

76.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________《张衡传》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岳阳楼记》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________《琵琶行》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曹刿论战》

(5)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鸿门宴》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滕王阁序》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桃花源记》

(1)写 (2)通“嘱”,嘱托 (3)隶属 (4)类 (5)等、辈 (6)是 (7)类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成语助记:属词比事波属云委貂狗相属

迁移练习:项羽力大无穷,名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其邀沛公至*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

实战高考:

(·全国卷Ⅰ)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撰写

(·全国卷Ⅰ)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属:类,辈

(·全国卷Ⅲ)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属:交给

(·天津高考)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属:掌管,管辖

(·全国卷Ⅱ)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王涣,字稚子),终无侵犯属:隶属,归属,附属

(·浙江高考)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属:下属

(·山东高考)太清之乱,亲属散亡属:有血统关系的人

(·江苏高考)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属:隶属,归属,附属

77.数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________《促织》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________《六国论》

(3)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________《赤壁之战》

(4)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鸿门宴》

(5)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

(1)几,几个 (2)命运 (3)计算 (4)屡次 (5)数目

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成语助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数典忘祖数见不鲜劫数难逃数往知来如数家珍恒河沙数滥竽充数历历可数屈指可数擢发难数

迁移练习: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久攻不下,而*心思归,庄宗数()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未能易量。”

实战高考:

(·全国卷Ⅰ)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数:数目,数量

(·全国卷Ⅰ)贾生数①上疏,言诸侯或连数②郡数:①屡次;②几个

(·全国卷Ⅱ)公与语,数日不厌数:几

(·全国卷Ⅱ)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数:计算

(·全国卷Ⅱ)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数:多次

(·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数:屡次

(·全国卷Ⅰ)芝(人名)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数:几

(·全国卷Ⅱ)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数:权术,方略

(·全国卷Ⅱ)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数:计算

(·全国卷Ⅲ)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数:数目,数量

(·全国卷Ⅲ)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数:屡次

78.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________《过秦论》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________《六国论》

(3)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________《诗经》

(1)带领,率领 (2)全都,一概 (3)循着,沿着

推导提示:“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成语助记:率兽食人率由旧则

迁移练习:孔子率()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实战高考:

(·江苏高考)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率:全都,一概

(·全国卷Ⅰ)芝(人名)率余众犯门斩关率:带领,率领

(·广东高考)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率:带领,率领

(·湖北高考)其奉身率如此率:大致,一般

79.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________《琵琶行》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________《鸿门宴》

(3)范增说项羽曰 ________《鸿门宴》

(4)秦王必说见臣 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_____《诗经》

(6)是说也,人常疑之 ________《石钟山记》

(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捕蛇者说》

(1)倾诉 (2)言论,说法,主张 (3)shuì,劝说,说服 (4)通“悦”,高兴 (5)同“脱”,解脱 (6)言论,主张,学说 (7)这篇文章

推导提示:“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ì);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

成语助记:口说无凭众说纷纭代人说项痴人说梦和颜说色不由分说道听途说自圆其说

迁移练习: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心中之事。少年说()。柳宗元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实战高考:

(·全国卷Ⅰ)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说:通“悦”,喜欢

(·全国卷Ⅰ)其说皆自贾生发之说:主张

(·全国卷Ⅱ)吾以强国之术说①君,君大说②之耳说:①进言;②通“悦”,高兴

(·北京高考)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说:说法,主张

(·全国卷Ⅲ)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说:说法

(·江苏高考)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说:说到,说起,提到

(·天津高考)其论说始若诡于众说:说法,主张

(·天津高考)世书俗说,多所不安说:传说

80.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项伯乃驰之沛公*,私见张良 ________《鸿门宴》

(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________《荆轲刺秦王》

(1)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2)偏爱 (3)暗地里,偷偷地 (4)私利、私事

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成语助记:徇私枉法以私害公公报私仇结*营私微服私行中饱私囊大公无私床笫之私假公济私铁面无私

迁移练习: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实战高考:

(·全国卷Ⅱ)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私:私下

(·江苏高考)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私: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浙江高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私:私下,私密

六、常用文言虚词积累16:则

作用例 句

解释或翻译

连词

表承接

关系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就、便、

原来是

表假设

关系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转折、

让步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可是、却

表选择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就、或

副词

表强调

或确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就是

表限制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辨日》)

只、仅

表推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许、也许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岳阳楼记》

2.此则寡人之罪也 ________《勾践灭吴》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论语》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劝学》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________《六国论》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孟子》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师说》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________《师说》

实战高考:

(·全国卷Ⅲ)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则:连词,表示条件关系,译为“那么”“就”

(·全国卷Ⅲ)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北京高考)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天津高考)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则:连词,假设关系,译为“那么”“就”

(·浙江高考)余则无以难子相也则:连词,表示转折,却

(·全国卷Ⅲ)草湿则生火,何足怪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浙江高考)在其身与乡*无余,于其外则不光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江苏高考)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吕峄亭,人名)遣使来迎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

(·浙江高考)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

七、作文素材积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主旨。可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外来挖掘、积累素材,并运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即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是宇宙变化的法则。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1.顺应自然2.遵从规律3.按客观规律办事4.“顺天从性”辨等

素材二: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拒绝。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庄子知道后主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施寻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1.诗意地生活2.人要淡泊名利3.不要为名利所累4.欲望、追求等

素材三:

庄子的人生之旅在于游世,庄子的游世是站在宇宙的高度去审视芸芸众生,去观察现实生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洒脱与豪迈。游世可以避免人世间的许多冲突。从这一点上说,他的理想与现实也并不矛盾。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1.理想与现实2.高度3.跳出“象”外4.另一种对现实的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77.数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78.率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79.说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述)心中之事。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80.私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也。

六、1~2副词,就是、乃。3~5连词,就、那么,表承接。6.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7.连词,就,表因果。8.连词,表转折,却。

八、全国一卷孙傅传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考中)进士第(“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尚书,傅为(替,给省略“之”,对他,向他)言(陈述)天下事,劝(劝告)其(代词,他)亟(jí急切,立即)有所更(变更),不然(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必败。翛[xiāo]不能用(采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入朝)贡(进贡),使者所过(所字结构,经过的地方),调(征调)夫(民夫)治(整治)舟,骚然(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大量耗费),傅言:“索(索求)民力以(相当于而,表结果)妨(妨害)农功(农业生产),而(却)于(对于)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这里指中华)无丝毫之益(好处),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等同,相同)苏轼,奏(上奏章)贬(贬官,省略“之”)蕲[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言论)虽(虽然)偶(偶尔)与(和,跟)轼合,意(本意)亦亡(通“无”,没有)他(其它),以(按照)职论(评价,评定)事而责(责备)之过(过分)矣,翰亦罢(被罢职)去(离开)。靖康元年,召(征召)为给事中,进(晋升)兵部尚书。上章(奏章)乞(请求)复(恢复)祖宗法度(法令制度),钦宗(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使动用法,使??受惠,让??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认为)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不久)改(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抵挡)矢石。金兵分四翼噪(鼓噪)而前,兵败退,堕(掉到)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这一天),金人遂(于是)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到……去)金帅营,以(任命)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兼任)少傅。帝兼旬(兼,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贻书(送信)请之。及废立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至,傅大恸(tòng,大哭)曰:“吾惟(只)知吾君可帝(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尔,苟(如果)立异姓,吾当死(为动用法,为……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放行)。密谋匿(藏到)之(省略“于”,到)民间,别(另外)求(寻找)状(样子)类(像)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带着,拿着)首(首级)送之,绐(dài,古同“诒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窃(私下,暗中)太子出,都人(京城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于是)帅(率领)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以献。苟不已(停止),(太子)则以(用)死继(继续抵抗)之。”越(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担)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索要我),吾当与之俱行(出发),求见二酋(长官,敌帅)面责(名作状,当面指责)之,庶或(也许,或许)万一可济(成功)。”遂(于是)从(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为什么,何必)预(参与)?”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判断句),当死从(誓死追随)。”是(这天)夕,宿门下(省略“于”,在城门下),明日(第二天),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在)朔廷。绍兴中,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赠谥号)曰忠定。

答案 ①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②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轮复习必修五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