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书摘三十四五经周易
TUhjnbcbe - 2021/8/13 21:04:00

杨天才译注

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昼夜、炎凉、上下、胜负.....几乎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遍的、相互对立的矛盾。根据这种直观的、朴素的观察,前人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繁复杂的事物分为阴、阳两大类,用阴、阳两类符号表示:阴为“--”,阳为“—”,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和现象。

《周易》通过对阴阳两种属性的解释来揭示天、人、地的生存逻辑与发展变化的,代表着那个时期人们探索、认识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也记载着那个时期人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体会。

战国以后的《易》便有了两种精神:一是用《易》占卜解疑的数术学,一是用《易》教化人心、安邦治国的经学。

卜筮(shì)通过模拟天象,模拟自然,并根据经验加入各种人为解读,形成情理分析与数理分析的结合。卜筮活动在《易》的传播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一种学说认为,古代筮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切面,是中国哲学的始点,代表着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略。

在汉代时,人们对《易》存在着两种互不矛盾的认知,一是强调易与社会的应用,突出经学的微言大义,这是当时的官方哲学;还有一种是强调对《易》的研究应当回归传统,突出经学(卜筮活动)的自身意义,在民间广为传播。

............

乾:元、亨、利、贞。---《周易上经?乾》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十翼?文言》

元:生命的最初开始,众善由此而生长;

亨:美好事物的集合;

利:众义的集聚;

贞:做事的根本。

君子实践仁德,可以成为人们的尊长;汇聚美好的事物就符合礼的要求;众义聚集足以和谐;坚守正直足以成就事业。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十翼?象传》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十翼?文言》

(孔子说)相同声音会相互感应,相同气息会相互吸引。水流往湿处,火烧向干燥的地方;

云随龙吟,风随虎啸;

圣人创作卦象而将万物重新显现。

依附于天就亲近于上,依附于地就亲近于下,世间万物都按照类别而相从相应。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十翼?象传》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十翼?文言》

积德行善的家族,必定有许多福庆之事。

累积了许多恶行的家族,必有灾殃。

............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十翼?象传》

君子远避小人,虽然内心并不以凶恶对待小人,但态度一定要严厉。

............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十翼?象传》

君子说话,言之有物,行事有恒心。

............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十翼?象传》

君子见到美好的事物则心生向往,有过错就及时纠正。

............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周易下?革卦》

居于上位的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君子像豹子的斑纹一样顺应变革,小人的变革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系辞上》

天下万物各以其类别聚集,以其不同群体而加以区分,吉与凶就在事物的异同之中产生。

............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

阴与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传承“大道”是良善,成就“大道”需要依靠事物的本质属性。

仁义之人从中发现仁义的道理,睿智的人从中发现智慧的道理,不同的人各有所见,普通百姓每天都在运用这个道理但却茫然不自知,所以君子之道就少为人所知晓。

............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周易系辞上》

《易》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而广大事业的。

智慧贵在高尚,礼节贵在谦逊,高尚效仿的是天道,谦逊效法的是地情。

天与地设立了上与下的位置,而《易》的道理行乎其中。万物的本性存于其间而又源源不绝,这就是通往道义的门户。

............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yáo)。---《周易系辞上》

圣人发现天下深奥的道理,继而将其比拟为具体的形象,并用这些恰当的形象来象征这些深奥的道理,所以称之为卦象。

圣人发现天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制定的典章制度,并配以辞句来推断吉凶,所以称为爻。

............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系辞上》

君子坐在家里,若他的言辞符合大道,那么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响应,何况邻近的人呢?

君子坐在家里,若他的言辞不符合大道,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逆,何况邻近的人呢?

言辞出于自身,施加于周围的人;行动由近处开始,远方的人也能看见。言行,犹如君子思想的关键启合,言行既发就代表荣与辱的实现。

言行是君子以之撼动天地万物的手段,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

超越了客观物质现象的意识形态,称为道理;具象存在的客观物质,称为器物。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穷:一条路走到尽头时。

............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周易系辞下》

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爱,不畏惧道理,不履行道义,不见到利益就不努力,不受到威胁就不知道惩罚自己的过错。假如小人受到小的惩诫就能在大事上有所警惕,这是小人的幸运。

............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周易系辞下》

不积累善行就不足以成就功名,不积累罪恶就不足以使自己灭亡。

小人认为小善没有好处就不去做,认为小恶无伤大体而不去消除。

所以恶行堆积以至于不可遮蔽,罪行日益加深而无路可避。

............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

危险,可以提醒人们如何获得安全;灭亡,可以提醒人们如何维持生存;动乱,可以提醒人们如何保持治世。所以君子应该在安居其位时不忘危险;在家国存在时,不要忘记有灭亡的可能;在天下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有动乱的隐患。这样自己才能处在安全的位置而国家才能保持长久。

............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德行微薄而居位尊贵,智慧不足而谋图甚大,力量微弱而加以重任,很少有不遭受灾祸的。

............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周易系辞下》

《易》这本书的创作时代,大概是在殷商末年,周文王道德昌盛的时候吧?其反映的是文王与商纣的事情吧?因此其中的卦爻辞多含有警戒危惧之言。

知道危险的存在就能使人平安,而自以为平安而怠慢疏忽就将导致倾覆。其中包含的道理广大深远,一切事物都不例外。人如果可以自始至终都保持戒惧之心,那么,做起事来大体上就没有过失,这就是《易》的真谛。

............

胡远濬(jùn),民国时期人。曾约略总结如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易》六十四卦,一言以蔽之,曰‘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摘三十四五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