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周推出《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五篇文章:《辩证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语出[春秋]老子《老子·第五章》,寓意言语处事须有度,于国亦然,*令繁复,不如抓住关键,以不变应万变;《敬民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语出[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告诫为*者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扎根民生,干在实处;《为*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语出[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强调要保持底线思维,具备忧患意识,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立德篇》“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语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指出国家兴亡关键在于为*者持公心还是私心,有私心会使国家灭亡,有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
晨读经典
星期一
辩证篇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自《老子》,是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另一句话。其中体现出的治理思想是,*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而是需要保持稳定、保持定力,才能做到“蹄疾而步稳”。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正如面对我国经济増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把握改革大势。中央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持宏观*策要稳、微观*策要活、社会*策要托底的思路,换来了增长、就业、物价稳中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令过于烦琐、具体,就可能会陷入穷于应付千变万化实际情况的局面,应对的方式是“守中”——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根本,才能万变不离其宗,最终以不变应万变。
原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春秋〕老子《老子·第五章》
释义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老子》第五章。“多言”与“不言”相对,指*令繁多。数穷:屡次失败。守中:持守虛静。
老子通过“刍狗”“橐龠”两个比喻来阐释这一道理。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把它扔掉或烧掉。刍狗作为祭品,人们对它并无爱憎。橐龠(tuóyuè):风箱。老子认为,天地没有偏爱,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全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没有偏爱,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全靠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大,生生不息。因此,*令繁多却屡遭失败,还不如虚静无为。
在这一点上,老子与孔子似乎有诸多相似之处。孔子认为君子应“敏于事而慎于言”,甚至主张“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将言论提升至关乎国计民生的高度。孔子是从“有为”角度出发,老子所谈的却是“无为”,主张为*不在言多,其所说的“守中”的“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不是儒家所谓的中正、中庸、不偏不倚。
晨读经典
星期二
敬民篇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性,有原则,有人格。
原典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释义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谴,我任之!”
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晨读经典
星期三
为*篇
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
——《在中央*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重要方略。在谈到经济工作、*工作时,他数次引用《周易》中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底线思维”,往往体现为一种决策智慧、领导方法。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地方债问题、网络管理问题、价值观问题这样的宏观问题,生育*策调整、食品安全管理、信访工作改革这样的微观*策,都可能成为敏感的社会风险点,稍有疏忽差池,就可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带来预想不到的系统风险。在社会治理中增强预见性,保持底线思维,才能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原典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
释义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作为占卦之用。《传》是对《经》最早的解说,旧传为孔子所作。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为《易经》否卦九五爻辞。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二卦。否(pǐ):闭塞,指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否卦,卦象为天地不交感而致使万物生养之道不畅通。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黑暗混乱时期,此时君子应静待时机,积蓄力量,不可轻举妄动,待条件成熟,一击破局,方能转危为安、否极泰来。《周易·系辞》是孔子阐释易理的文字。孔子在“系辞”中,引用否卦爻辞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动乱。强调当*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
晨读经典
星期四
立德篇
一心可以丧邦,
一心可以兴邦,
只在公私之间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衡量*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治道德和为*操守。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在此之上,习近平同志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执*,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就是因为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的私利,不是*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这是极其朴素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怎能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又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原典
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释义
《二程集》是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一生传道讲学言论的结集。二人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故世称“二程”。上面这段话是二程对《论语·子路》的解释。原文为:“仲弓为季氏宰,问*。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说的是鲁国的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事。孔子告诉他:“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宽恕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发现并选拔贤才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对此,二程作了如下评语:“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二程的学说被称作“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主张“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在他们看来,当*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
编辑
朱晓
校对
魏胜宏
审核
张永刚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