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魏昊星
■袁帅程良友
初秋的湖北省大冶市,群山苍翠,水稻金*,秋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千里沃野,氤氲出一幅金与绿交织的醉人画卷。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湖北省大冶市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富民,以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农村电商为重点,着力招引能人回乡、培育龙头企业、创新探索村庄理事会运行机制,激活产业要素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蓬勃生机。
十多年如一日复绿“龙凤”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大冶龙凤山景区。抬望眼,碧空如洗,灵峰竞秀,一架架滑翔伞在山间掠过。从天空俯视,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绿树葱茏,游人如织。
“常年无人瞄,杂草比树高。”村民刘伯伯告诉记者,十年前的龙凤山,年年山火肆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荒山。
“我回到龙凤山下的家乡,望着被山火烧得几乎荒废了的山峦,感到非常痛心,立誓要让绿水青山重新绽放。”龙凤山集团董事长刘合伍说,为了实现荒山复绿的梦想,在外经营家具企业的他,不顾家人、亲友的劝阻,执意将事业发展的大本营搬回刘仁八镇。
十多年来,龙凤山集团先后投资1.8亿元建设了12.5公里的永久性森林防火带工程、18公里的环山公路工程、12.2公里的供电设施设备安装和线路架设工程、立方米的山体护坡工程、米的山体排洪沟工程等山体基础建设工程,一系列山体治理完工后,多年肆虐的山火不见了踪影,山体泥石流也戛然止步。
“当初我从‘砍树的’突然变成了‘种树的’,遇到的阻力难以想象。”刘合伍感慨万千。由于当时少数村民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有一次,龙凤山集团栽的2万株树一夜之间全被村民拔光。
为了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龙凤山集团采取托管措施,不惜做赔本生意:村民在山地造林的苗木由企业出资,并负责防火、防虫、防灾管理,收益全归村民,每年还给村民50元经济补偿。尝到甜头的村民最终理解了企业的一片苦心,自觉加入到护林管理工作中。
为了带动村民富起来,他成立富农合作社,对村民承诺:“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后,再补交。”合作社委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免费提供各种技术,指导社员科学种植特色农作物,富农合作社带动周边8个村户农户加盟,不少农户年增收4万元以上。
一部手机打包“家乡味道”
从为了寻找销路四处奔走,到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日销千单,阳光绿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有文见证着农产品销售方式的转变。
8月14日,大冶市王家庄第四届葡萄采摘节如期举行。9点左右,游客们兴奋地到达葡萄园,随即在各个葡萄藤架上穿梭采摘品尝,果农们则为大家称重打包。而在一旁,一部部手机正在全程跟踪直播,将最真实的采摘品尝体验带给全国各地观看的观众。
“这些葡萄看着真的饱满。”“我吃过这里的葡萄,特别好吃。”原生态的葡萄种植园,甜美多汁的葡萄,吸引了众多观众收看直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咨询优惠、下单购买。王有文介绍,截止到活动结束,线上线下共销售葡萄余斤。
近年来,在外地的大冶人发现,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往日只有回家才能品尝到的“家乡味道”。湖北颜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处灵乡镇,是大冶正在筹建的4个镇级电商特色产业园之一,该公司售卖的特色农产品,位居各大电商平台同类产品销量排行榜前列。
“起初,我们在网上只卖蘑菇。后来有顾客反馈说,我们身在外地,想买到靠谱的家乡特产很难,你们为什么不拓展一下经营范围呢?”该公司负责人胡红华动了心,经过仔细调研,她发现金牛麻花、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便开始尝试销售。
如今,在该公司的仓库里,快递包裹每天都堆成了“小山”。“节假日期间,我们每天从上午八九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场直播就能销售近万单,每天销售额都在十万元以上。”胡红华介绍。
“植物软*金”助农增收
在大冶康之堂养生药博园,一簇簇绿色植物密密匝匝。“这是铁皮石斛,被称作植物软*金。”该公司董事长冯海明介绍,铁皮石斛药用价值位列雪莲、人参、苁蓉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
年10月,应大冶市灵乡镇*府邀请,冯海明回到家乡风桥村成立公司,流转多亩林地,投资多万元,经过不断摸索,冯海明带领团队首次在大冶实现铁皮石斛大规模种植,在陈家山建成集药材种植、养生、休闲为一体的康之堂药博园。
近几年,该公司在挖掘铁皮石斛药用价值的同时,也不断研发药食同源相关产品,包括铁皮石斛鲜条、干花、微晶粉、切片等产品,同时,还开发了牙膏、酒、面条等深加工产品,俏销市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7元一克的干石斛,订单排到了年底。”冯海明说。
绿色产业兴起,村民受益匪浅。风桥村3组村民江又明曾是贫困户,他与妻子一同在康之堂公司生产基地务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些年,康之堂带动周边54家农户共同发展,户均年增收多元。
“村庄理事会”重圆“半月”
为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弱化、基层治理弱化、农村工作空化等问题,大冶市茗山乡创新构建“以村*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村庄理事会--农户为三级自治架构”的“1+3”农村治理体系,把*治上先进的农民*员、经济上先进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进的德高望重人士“三支先进力量”汇聚到村庄理事会来,引领带动村民自治。
该乡建立“两培一选”机制,把优秀的理事会成员培养成共产*员,把优秀的*员理事长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的村干部选拔进乡镇干部队伍,既解决了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又打通了基层干部晋升渠道。
理事会的出现解决了村民自治的痛点。茗山乡华若村钟家庄湾有两姓门户,吵吵闹闹20年,两个“半月塘”一直是周边乡邻的笑柄。
成立理事会后,双方都有人当选,平心静气把事情说开,村委、乡*委调解多年未果的矛盾迎刃而解。门户间前嫌冰释,“半月”重圆。
“每个理事会成员都是村民一户一票选出来的,他们的话村民愿意听。”华若村*支部书记柯亚*说。
改革以来,华若村通过理事会解决矛盾纠纷10余起,由“后进”变“先进”,连续5年“零非访”,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理事会,大事不出村委会”。
*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表示,大冶将积极探索更多乡村治理新机制、新做法、新经验,并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