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4日《湖北日报》头版
聚焦*石人才工作
全文内容如下
??
“入园半年,我们和武汉高校专家团队合作申请4项专利,招录大量科研人员,今年将租用新场地。”5月27日,武汉科讯智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景楠说。
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已聚集名研发人员,埋头于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成果转化机构,为*石贡献才智。
*石“科创飞地”“人才飞地”——*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锚定12条重点产业链,*石编制产业链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绘制“招才地图”,联动各方“链”上引育人才,每年吸引3万多名大学生、技能人才落户。
截至目前,*石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8.8万人,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入全国百强。一条产才融合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离岸科创园,引流高端人才
留不住高端人才,曾是掣肘*石产业发展的隐痛。
“我们将研发中心放在离岸科创园,看重的就是光谷的智力资源。”远大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研发管理人员郑艳说,去年7月入驻后,研发团队由3人发展到20多人,从武汉高校招聘的人员占比80%,其中不乏北大、中科院博士。
这家企业在光谷的成长并非孤例:同批入园的湖北博控自动化,与武汉高校合作申请4项专利;上达(*石)电子会同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围绕智能检测算法机设备和多层柔性线路板关键工艺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截至去年底,园区助力*石柔性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61名,推动武汉高校院所多项科技成果在*石转化。
我市在*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组织高层次人才项目签约
人才赋能产业,产业也在吸引人才。每个周四、周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建*便来到*石科创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他是研究院院长,也是团队首席专家。“*石是全国重要的特钢和模具钢产业基地,但核心竞争力不强。”李建*说,研究院为多家相关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吸引4支高校创新团队、51名核心专家陆续入驻。
目前,*石已实现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及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9家省级“双创”战略团队、38家市级“双创”战略团队走向更广阔舞台。
“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技能人才支撑。
“十四五”期间,该市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1.5万人,缺口达2万。
如何弥合这道鸿沟?*石探索校企协同育才。
“这是我院第一批‘东贝卓越班’学生,专为东贝集团定制。”5月24日,湖北理工学院智能输送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室主任吴小艳指导着学生为机械臂编程、调试。
湖北理工学院与东贝集团共办“东贝卓越班”,校企合作培育实用技术技能人才。
该班由湖北理工学院与东贝集团合办,企业高级工程师与院校老师共同授课,并实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吴小艳介绍,毕业即入企,学生成为懂研发又懂实操的稀缺“紫领”人才。
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年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紧跟*石产业“招才地图”,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建立9大专业群、11个产业学院,安排资深企业员工带教。该校教务处处长周静介绍,学校与上达电子、大冶特钢、三丰智能等企业合办订单班。据统计,该校留*就业率两年提高15个百分点,年达到38%。
柔性引才,校企共享“才智”
为吸引更多人才将论文写在*石企业车间,*石市出台《“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实施办法》,整合本地高校编制资源,创新“引才在高校,用才在企业”机制。
“人才通过高校服务企业,既减轻企业引才负担,还能分担院校课题科研压力。”*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融通高科、普罗格智芯等企业的技术需求,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已拿出24个事业编制岗位,全国揽才。
*石市出台“东楚英才计划”“柔性引才10条”“产业链聚才10条”等*策,高层次人才来*服务期内,除享受高校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配偶安置、各项工资福利外,还能享受企业绩效奖金激励、技术团队支持,受颁“东楚英才卡”,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科研项目支持等方面获取优先福利。
我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才新*
“地方为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倒贴’补助,我们很感动。”5月24日,收到市委组织部12万元柔性引才奖补资金,湖北振华化学股份公司*委书记方红斌竖起大拇指。该公司“柔性引进”徐红彬博士,协助企业获评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带领团队获评省级“双创”战略团队。
近期,*石还有大江环科、迪峰换热器、创界生物等一批企业通过核验,享受到柔性引才奖补。
原标题:《今日《湖北日报》头版聚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