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退伍返乡创业者刘合伍离开熟悉的家具行业,从一名“砍树者”变成“造林人”,将荒山变成青山,带动当地多名农民致富。“千年荒山岭,十载变画廊”,龙凤山的蝶变,也是大冶市这座“矿冶名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再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示范县市”,大冶市破除“唯矿思维”,跳出“资源围城”,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发展之路。
千年铜都阵痛转型
“百里*金地,江南聚宝盆。”有着多年采冶史的大冶,境内蕴藏5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是中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和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冶20多家国有矿山贡献利税约亿元。
然而,高度的资源依赖性使得大冶“一矿独大”,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年底,全市资源开采及关联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1%,税收占80.6%。最高峰时,大冶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等“五小”企业达到多家。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曾经繁华的矿产重镇铜绿山镇、龙角山镇和铜山口镇,因资源衰竭经济下滑,相继被撤镇并村,“因矿而兴”的大冶开始面临“矿竭城衰”。
长期的粗放式开发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据大冶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年,该市共有塌陷区80多处,滑坡、泥石流30多处,开山塘口39处,市域12条主要港渠有10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转型,成为大冶发展的必走之路。但转型之初,社会各界不乏担忧:矿产企业都关了怎么办,百万人吃什么?新兴经济发展不起来怎么办?
年3月,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正式开启国家层面*策支持的转型新历程。全市先后关停拆除“五小”企业家,同时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土地复垦的“绿满铜都”行动,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工程。
转型之路,不失阵痛。仅关停“五小”一项,大冶年减少工业产值超亿元,减少税收近10亿元,同时还有近万人失业,需要安置。
“宁可减缓发展速度,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专项整治带来了环境优化,大冶市域的优良天气天数由7年的天上升到年的天,GDP能耗同比下降3.5%。年,大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集群
转换地方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是城市转型的瓶颈。矿产资源衰竭的大冶将目光投向市外资本的“富矿”,将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大冶市招商部门曾接到市委、市*府一项“特殊工作”:每天向全市副科级以上各级干部和招商人员发送招商引资短信,每周印发一期招商引资情况专报,协助市*府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交流会商督办会。此外,大冶选定沿海发达地区10个重点城市,研究产业状况和发展走向,提升招商干部的发展视角。
“每一个客商的背后都有一个市场网络、一个经济群体。服务好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就是一本最好的招商指南。”*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表示。
大冶在工业建设项目上探索“先建后验”,审批“五联合”,建立工业项目“中介超市”。将涉及的11个行*审批单位以及工程咨询、评估等26项中介服务全部纳入“中介超市”管理,*府统一埋单,中介服务时限由个工作日提速至60个工作日。
在*石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浙江铁牛集团投资亿元组建了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首辆“大冶造”汉龙汽车整车于年7月下线量产,建设工期仅15个月,造就了“大冶速度”。“汉龙汽车”的落地,也吸引了配套企业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项目等落户,大冶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初具雏形。
灵乡灵成特钢模具装备制造产业园、陈贵雨润食品产业园和纺织服装新区……大冶统筹产业链发展,促进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本结合,逐步形成“一镇一主业,一乡一品牌”的产业格局。
当地统计,7年以来,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利用市外资金亿元。机电制造、饮品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凸显,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以上,为经济转型建立起重要支撑。
创新选人用人考核体系
干事创业离不开干部的转型。在大冶全面转型过程中,当地通过创新考核用人体系,提高干部素质,鼓励担当作为。
针对乡镇一级金融人才短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大冶市在湖北省率先建立起*府与金融机构双向挂职制度。金融机构的金融*策与市里的重点项目得以对接。通过*策性银行下派金融副市长,该市争取到了40亿元*策性项目贷款,助推民生工程建设进度。
“目标考核+增量考核”的全新干部考核机制也被运用起来。
突出招商引资、技改盘活、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正增量,以及*风廉*建设、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5个方面的负增量,大冶将“考事”与“考人”结合,精准选拔有担当作为的干部。
一个案例在当地广为传播:大冶市环保局某负责人曾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给予*内警告处分。处分期间带领该局完成环保产业招商引资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5亿元;向上争取*策资金万元。处分期满后,凭借这一年获得的“正增量”,他获评优秀,被重用为某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
年以来,大冶市选拔4名有*治担当和领导能力的干部任乡镇*委书记;32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27名在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调离工作岗位12人、免职7人。
通过这些措施,曾经“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矿冶精神在经济转型中再次凝聚。